历史和生活的味道交融百味巷
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园
俯瞰地坑院
□记者房琳通讯员闾斌文通讯员员江波王建栋摄影
引子
地坑院。
当你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是否被这个奇特的名字吸引?更奇妙的还在后头。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当你走进豫西的某一个村子,出现这种情景时,不由得你不突然一怔。
难怪连人民日报客户端都称她为“中国最神秘的村庄”。这个村庄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
核心提示|5月23日,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正式开园。当天,该园内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开业,腾讯中国首个智慧乡村游同时上线。
这处大规模地坑院集中的古老村落,如今披上盛装,青春焕发。
神秘
地平线下的村落
说地坑院神秘,的确有太多理由。
地坑院,陕州区当地村民也称“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在平地挖一个6到7米的四方深坑,再在坑的四壁凿挖多孔窑洞。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院的进出通道是从窑院一角凿出斜坡通向地面。
因为地坑院居于地下,“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情景便成了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院内的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
除了布局上的这些特点,地坑院还有其他一些让人赞叹的智慧。
比如,地坑院的排水系。每个院的中间都挖有渗井1个或2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1米,底层铺炉渣50厘米左右,备渗雨水之用。另外,窑洞的炕头都有一个灶台。灶膛与炕洞相通,做饭时的柴火可向炕送热,经济实惠。
据专家考证,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县地坑院村落照片。
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地下的北京四合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2005年地坑院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国艺术摄影家学会命名为摄影创作基地。
蝶变
古老民居成热闹景区
地坑院因奇、特、朴、真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2011年,撤县设区前的陕县人民政府聘请深圳麟德旅游规划公司对张汴乡北营、窑地、西王、刘寺等八个行政村庄的近千座地坑院进行了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概算投资30亿元。空间结构为“一轴一镇三大板块”,一轴就是以省道318为蓝本,贯穿规划地南北两端的十里窑洞文化观光轴,一镇就是改造建设现有的张汴小街,建成富有黄土情怀的支撑服务体系的张汴风情小镇,三大板块就是建设绿野乡韵田园休闲度假板块、时光留痕遗产观光体验板块和窑院风尚创意产业集群板块。
刚刚开园的陕州地坑院北营景区是总体开发规划的组成部分,功能齐全,作为游客集散地,将起到引领开发的作用。
据景区管理处主任马彦峰介绍,该景区总体规划5平方公里,于2013年5月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8亿元,一期工程建设完工,主要包括2万㎡的休闲广场,40个地坑院组成的民俗园、4900㎡的马嵬驿(陕州)小吃街百味巷、7000㎡的陕州古街百艺苑、1.1万㎡的全国最大地下窑洞宾馆及陕州区旅游环线等。
今年五一,陕州区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景区试营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仅5月1日和2日,游客就达到4.5万人。随着设施的不断完善,该景区于5月23日正式开园,以更好的服务和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看点
六大亮点玩醉游客
5月26日,陕州区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记者在景区看到,修复后开放的几十个地坑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每个展区的起止院都有门洞可直达地面。院落又各有主题,分为婚俗院、纺织刺绣院、曲艺院、制砚院等,让你一路走来感受变幻景致,妙趣横生。
而在地坑院一侧的马嵬驿(陕州)百味巷,简直是吃货们的天堂。
占地4900平方米的小吃巷内,来自河南、陕西等各地的近百种传统名吃,香味飘巷,让人不忍挪步。
而小吃巷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让人陶醉其中。所有商铺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连门口的招牌也用仿古的旗子悬挂。巷子内,仿古文物石刻随处可见。街道中间,一尊刻有“市井”二字的石碑,让这个小巷交融着浓浓的历史和生活味道。
揭开神秘面纱的地坑院,初露芳容,便让世人为之倾慕,而它未来的发展,更让人充满期待。
马彦峰告诉大河报记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完善,将实现“地坑院里泡温泉、寻根怀旧赏民俗、穿越时空逛古城、美丽乡村品小吃、生态休闲漫田园、直升机上览美景”六大亮点。
你,难道不心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