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三门峡

灵宝市阳平镇“80后”男生“剪”出别样人生

2014/7/15 15:44:45 点击数: 【字体:

               灵宝市阳平镇“80后”男生“剪”出别样人生
 
                            张鸿立在创作剪纸作品。
 
    “黄河边的人们是巧巧,坐在那碌头上剪花鸟。剪个男人真能干,五谷丰登仓全满。剪个女人真贤惠,屋里屋外她都会……”4月4日,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乡南社一组的张鸿立,面对来访者边唱民谣边表演剪纸,那红色的纸张在他的剪刀下仿佛有了灵性,顷刻间变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艺术品。
  
    (一)
  
    今年26岁的张鸿立对传统剪纸艺术痴迷至深,还因此取得不少奖项,让许多人觉得他这个“80后”很另类。其实,张鸿立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绝非偶然,他的曾祖母、祖母都曾为了生计,剪制窗花换钱补贴家用。他的母亲10岁时跟随祖母学习剪纸、刺绣等手艺,18岁时在当地已颇有名气。
 
    受祖母、母亲的影响,张鸿立5岁时便开始学习剪纸。在祖母、母亲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剪纸水平进步很快。在学校,他的剪纸作品是艺术展中的常客,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15岁时,他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剪纸艺人。古老的程村塬风景秀丽,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是他观察、练习的对象,他看见什么剪什么,随时随地,一片废纸、一张树叶,都是他剪纸的材料,就连看电视,他也是手眼并用,眼盯屏幕,双手在不停地练习剪纸。
  
    (二)
  
    怀着对剪纸艺术的执著追求,张鸿立2001年初中毕业后,便一个人到北京打工。打工之余,他常去当地图书馆翻阅民间文化剪纸艺术方面的资料,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古玩市场也成了他常去的地方。每每看到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他就仔细琢磨其布局构图,使自己的剪纸技艺日臻纯熟完美。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北京长安大剧院的一位领导看到了张鸿立做的一套京剧戏曲脸谱,觉得很有韵味,便邀请他给长安大剧院制作高档剪纸礼品,张鸿立也由此淘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慢慢地,他的剪纸作品在北京许多剪纸店里都有销售,逐渐受到顾客的青睐。
  
    2008年张鸿立回到家乡,在当地一家工厂上班,闲暇之余,他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剪纸技艺。2010年7月,张鸿立从网上得知河北蔚县要举办“山花奖”全国剪纸精品展,他决定全力以赴参加这次盛会。于是,他不顾炎热,夜以继日奋战半个月,一套反映灵宝黄河流域民风民俗的剪纸作品悄然而生。参展期间,张鸿立和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家现场表演剪纸,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张鸿立还参观了蔚县的剪纸村,了解蔚县的剪纸发展史和制作流程,并向当地剪纸艺人学习染色剪纸的制作过程。短短一个星期,张鸿立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对自己的剪纸风格有了明确的定位。
  
    (三)
  
    2010年,张鸿立结婚了。在妻子的支持下,他辞去工厂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剪纸艺术的创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0月,他的剪纸作品《福》获“星光杯”全国艺术名家大赛特等奖,主办单位授予他“最具文化魅力的艺术名家”称号;2010年12月,他的剪纸作品《清正廉明图》获全国廉政剪纸大赛“金剪子奖”;2011年6月,他的剪纸作品《虎福》被北京艺术传媒艺术名家创作院收藏,并授予他“资深美术师”称号; 2011年7月,他的剪纸作品《龙腾凤舞贺建党》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首届“红旗飘飘”全国剪纸艺术大赛银奖;2011年8月,他的剪纸作品《抓髻娃娃贺新春》获“教场坪能源杯”中国年俗剪纸大赛优秀奖……
  
    (四)
  
    如今,张鸿立已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及河南省民协会员。
  
    今年3月7日老子诞辰2583周年之际,在灵宝函谷关剪纸展览会上,他现场表演剪纸受到社会各界好评;3月13日,河南省领导到灵宝市文化局检查“非遗”工作,看到他现场表演剪纸后大加赞赏;3月22日,灵宝市召开文化发展方面的调研会,灵宝市领导鼓励他力争将剪纸做成产业,做强做大。
  
    张鸿立还经常参加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现场表演剪纸,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文化,了解剪纸艺术。为给剪纸的传承寻求接班人,他经常带着剪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培养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为剪纸传承尽一分力。
  
    张鸿立的剪纸风格继承了北派剪纸粗犷豪迈、简洁明快的特点,又融合了南派剪纸的精巧细腻,寓意丰富且极富观赏性。 

    对于民间剪纸的未来, 张鸿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剪纸产业的发展集继承、发展、创新于一体,三者缺一不可,与此同时,还须走剪纸产业大联合、大开发的道路,这样才能使剪纸产业日渐强大,成为世人了解三门峡剪纸和豫西民间文化的窗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西部在线(2012-04-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