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民间社火
2013/9/13 11:46:1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狮子舞
狮子舞于清初传人灵宝。建国后,城关镇解放村,焦村镇安头村,阳店镇中河、阳店、杜家沟等村,程村乡秦南各地均有耍狮子的传统习惯。
狮子舞的表演与外地大致相似。它用麻布、竹片、麻袋扎成狮的外形,两人钻在内边表演。另有一人武士装束,手执绣球、红绸引诱狮子表演。狮子舞又分“文狮”与“武狮,,两类。“文狮”表现温驯,有时搔痒,有时舔毛、打滚、抖毛、摇头摆尾等;“武狮,,表现凶猛,有跳跃、跌扑、腾转、登高、踩板、滚球等。
龙灯
龙灯又叫龙舞。灵宝群众称作“耍龙灯”,是“社火”队中的主要节目之一。清朝中期流人灵宝。建国后,城关镇、西阎乡、故县镇、尹庄镇等地,逢年过节都有耍龙灯的习俗。建国前,民间在天旱祈雨时,多以舞龙求雨。
龙灯是用竹片、麻布或彩纸扎糊成龙的外状,经过美化后,诩诩如生,长约数十米,每节下面有一人用木棍托举,前有龙头,后有龙尾,每节中心亮有特制蜡烛,晚上出动在街头广场,摆时左右穿插,上下摆动,犹如巨龙腾空游动,红绿相间,色泽鲜艳。有时再配一盏圆形彩灯,置于两龙灯之间,称为“二龙戏珠”。起舞后,彩灯引诱龙灯追赶,此起彼伏,步调协调,加上锣鼓、管乐的伴奏,气势雄伟热烈。
锣鼓舞
灵宝锣鼓遍及城乡,各村民众逢年过节、集市庙会,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等,有击鼓助兴,祭神娱人,避邪镇恶之意。常见的是一台鼓,两三对锣、钹。或行进击奏,或阵地围击,鼓点大同小异。豫灵镇庙上、王家、杜家一带的群鼓,故县镇芦台村的丑鼓,程村乡苏南和营田村的猴鼓,则各具特色、独有风昧。
庙上、王家、杜家一带的群鼓队,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一百余人。大鼓鼓面直径三尺有佘,位居中央。无数小鼓围着大鼓,大鼓指挥小鼓,内外配合,遥相呼应。群鼓外,锣、钹数十对或交错或列队四周。击奏时,有时锣钹高举头顶,有时弯腰垂手,时而转身相背,时而互相对击,有的仰首望天,有的弯背俯首,手舞足蹈,节奏强烈,气氛高涨。即使寒冬三九天气,击奏者仍是身着薄衣,汗流浃背;酷暑盛夏,则赤背露体,气喘不已,体现出灵宝农民强悍的乡土气息。
故县镇芦台村与程村乡营田村的锣鼓队,别具特色。表演人员身着古代戏服,脸化小丑者为丑鼓队,脸化猴脸者为猴鼓队,幽默风趣。大鼓指挥小鼓,此呼彼应,时而大鼓独击,时而小鼓联鸣。击锣钹者,数十人或上百人足踏鼓点节拍,不断变换造型,滑稽幽默。行进中,击奏者还可以与观众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