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沧桑的茅津渡口。
【背景】 1947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处于巨大变化的前夜。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其中,国民党军集中34个旅共 25万人,由南、西、北三面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延安的形势异常严峻。针对蒋介石集团的兵力部署,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实行“中央突破”的方针,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中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机动歼敌。其中,由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三十八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自此拉开了三门峡地区解放的序幕。
铁马冰河,强渡黄河
王清理,三门峡市一位79岁的离休干部,对陈谢大军强渡黄河那段历史深有研究。7月29日,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当时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渡口之一——茅津渡。
面对着滔滔的黄河水,老人动情地讲起了当时的情景……
1947年8月22日,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这种天气持续了一天。
陕州河段守护河防的国民党官兵看着暴涨的河水,喜出望外。在他们看来,豫西黄河沿岸牢固,地势凶险,水流湍急,这本就是他们的“天然屏障”,此刻又逢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波涛汹涌的黄河是无论如何也渡不了船的,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恶劣的天气的确给大军强渡带来了困难,可是因此而思想麻痹的国民党军队也恰恰给了我军机会。
入夜,由太岳二十二旅组建的两个渡河突击队,冒雨抬着油布包到黄河岸边,几十架油包布首尾相接,活像一条金色巨龙,一字排开,准备渡河。
晚上8时,随着旅部一声令下,第一批渡河的十几架油布包载着100多名突击队战士,一个个像脱疆的野马,飞向河心。老艄公稳稳掌舵,战士们镇定自若,迎着风浪,奋勇前进。伫立在北岸的指战员和将要跟进的各个梯队,沉静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对岸的消息。过了十几分钟,只见南岸登陆地带火光闪闪,紧接着传来了枪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不一会儿,我军即突破敌军河防阵地,占领南岸,并向纵深发展,突击队员立刻在三门峡西边的马家河底山包上,燃起三堆熊熊大火,这是渡河胜利的信号。北岸渡河大军(三十八军和二十二旅)在一片欢呼声中,一队接一队渡过黄河,直逼陕州城。
当陈谢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占领南岸时,陕州河防队才如梦方醒,不过很快就成了我军俘虏。正在南关抱着姨太太看戏的河防队长芦涌泉听到报告,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继西线勇士渡河之后,东线左纵队各部也在23日拂晓从垣曲至济源间各渡口渡过黄河,进入新安县。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在东起洛阳、西至陕州的300里地段,全部渡过黄河,并向纵深发展。它像一把钢刀,直插蒋介石集团在豫西的战略要地。
破釜沉舟 挺进豫西
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历史背景,记者翻阅了大量史料。
据记载,当年,陈赓兵团挺进豫西,毛泽东同志专门作了重要指示: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堵。胡宗南又被牵在陕北,陷入绝境。豫西敌军不多,是个空子,师出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进去以后应当放手发展,东向配合刘邓、陈粟,西向配合陕北,东西机动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开辟豫陕鄂根据地。
毛泽东专门向陈赓讲了“破釜沉舟”的故事,鼓励陈赓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到豫西去。
1947年8月上旬,陈赓返回太岳,在山西阳城召开的兵团前委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讨论了渡河的部署,决定了挺进豫西的第一步方案:全军分左、右两个纵队渡河。二十二旅、三十八军为右纵队,在茅津渡以东渡河,尔后以一部向东奔袭陕县张茅镇和观音堂车站,以策应左纵队作战。其主力则向西南方向发展,威逼陕县(陕州城),并向西迂回大营车站,切断灵、陕之间敌人的联络,抗击牵制由陕西东援之敌;四纵、九纵为左纵队,在济源、垣曲间渡河,尔后攻占新安、渑池,威逼洛阳,以吸引较多的蒋军回调豫西,减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压力。
充分准备,万无一失
有了目标,各项围绕渡河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军事方面,各渡河部队都在认真地补充兵员,一大批觉悟高、身强力壮的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积极参军入伍,充实了我军兵力。与此同时,军政训练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面学习军事四大技术,苦练杀敌本领;一面开展以诉苦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教育,激发广大指战员的阶级仇恨,使渡河战士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不仅要保卫解放区,还要解放全中国的阶级弟兄。
物资方面,主要是渡河器材和挑选水手。各渡河部队和太岳解放区各级政府周密安排,同心协力,一面在黄河北岸的黄河支流上,隐蔽修造船只,在群众中征集各种小船、葫芦、油布包等渡河器材;一面在黄河沿岸村庄选调水手,进行夜渡演练。
在渡河器材中,那种叫“油布包”的东西帮了大忙。它是把粗布用生黄油浸泡晒干,缝成大口袋,再往里面塞一些麦秸,做成后就可以当船使用了。油布包互相碰撞时没有声响,即使子弹打穿了油布包,未脱脂的棉花也不会被水浸透。
正是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陈谢大军才能够在1947年8月22日的一夜之间强渡黄河成功,开始了挺进豫西的革命征程。
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首战告捷,不仅为战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从战略上调动了敌人,迫使胡宗南主力第一军、第二十九军迅速南撤,以保西安。蒋介石更是慌了手脚,急忙采取剜肉补疮的措施,一面临时组织军队在洛阳附近备战;一面将分布在陕州、灵宝以及潼关的兵力,组成陕东兵团,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人民解放军,打通陇海路,阻止陈谢大军的战略进攻。
就在蒋介石调兵遣将的时候,毛泽东给陈赓兵团接连发来电报,指出:“洛阳地区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当向西,乘胡宗南在西面尚未完成部署的机会,抢占陕县、灵宝、阌乡等城,歼灭分散守备之敌,然后以一路出陕东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陈谢大军立即缜密部署,“灵陕战役”即将打响……
(有关史料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
王清理老人在茅津渡口给记者讲述当初“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经过。 本报记者 尤黎明 摄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我军强渡黄河的瞬间。
陈赓在前线的照片。
陈赓留下的“挺进豫西”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