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前不久,笔者和好友到渑池县探访仰韶文化时,仰韶彩陶仿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安这样说。在刘新安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渑池县生态园内的仰韶彩陶展厅。这里仿佛是一个彩陶世界,展厅的西侧摆满了各种造型的彩陶,古老的彩陶线条流畅、图案绚丽。无论是实用价值很高的尖底瓶,还是形体线条优美的双连壶,都令人赞不绝口。
刘新安出生在渑池县北部山区。因为父亲喜欢收藏,家中藏有许多各个时期的澄泥砚,他耳濡目染,对澄泥砚的历史很感兴趣,便开始学习制作具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各类澄泥砚。
彩陶制作工艺与澄泥砚很接近。一次,他陪朋友去仰韶文化遗址参观时,被那精美的出土陶器深深吸引。他想,如果能做些仿制品,作为旅游产品不是很好吗?于是说干就干,通过看资料、拜师学艺、反复试验,刘新安仿制的仰韶彩陶很快就开发出来。此后,他又用3年多时间,摸索出用各种颜色泥土作为颜料绘制彩陶的方法,采用无机颜料替换过去的有机颜料,使制作出的彩陶色彩更加匀称和更具古韵。
刘新安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几年前,他投入100多万元在渑池县西阳乡租了几间民房作为工作场地,发展势头很好,但2010年秋天的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厂房。当时,这个性格倔强的汉子一度萎靡不振。他的挫折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有关领导到现场了解情况后,拨付数十万元作为专项资金,鼓励他从事仰韶彩陶复制品的研发工作,这让刘新安信心倍增。如今,刘新安和他的研究所已经开发出5个系列130多个品种,获得国家专利27项,他本人也被评为“杰出文化(彩陶)传承人”。刘新安说,目前他已与甘肃某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以后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都会有大学生到他那里学习仰韶彩陶的制作工艺。他还打算将来建一个陶吧,让普通群众也可以参与制作仰韶彩陶。图为刘新安仿制的仰韶彩陶 本报记者 梁有才摄 作者:■ 梁如意【原标题:黄泥巴蕴藏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