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新闻资讯 >> 浏览平顶山

“成功转型的草莽刀客——樊钟秀”系列之一 刀客樊钟秀生于豫西南

2013/12/4 15:56:20 点击数: 【字体:

“成功转型的草莽刀客——樊钟秀”系列之一 刀客樊钟秀生于豫西南

“成功转型的草莽刀客——樊钟秀”系列之一 刀客樊钟秀生于豫西南

上世纪80年代,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夏庄村的樊钟秀故居,虽然有些破败,但还保留着原有的规模(上图),而如今,偌大的一处宅院仅剩下三间旧房子(下图),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成功转型的草莽刀客——樊钟秀”系列之一

  □记者 朱金中 文图

  引子

  PREFACE

  说老实话,我不太爱写土匪之类的题材。因为这些啸聚山林、大碗饮酒、大块吃肉的草莽之辈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更多的是打破了一种旧秩序或者使得这种旧秩序更加混乱。他们很少去尝试建立一种新秩序,所以他们之于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破坏者或者扰乱者。

  前几年有关白朗起义的文章见诸报端后,平顶山一带的很多读者打来电话,希望能将豫西“蹚将”的系列文章写下去。

  从白朗的“抚汉军”到张庆的“河南自治军”,再到樊钟秀的“建国豫军”,仅从名称来看,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足以说明豫西“蹚将”们在政治上的“演化”过程。如果说白朗起义是揭开了豫西“蹚将”“华丽转身”的序幕,那樊钟秀可谓这个过程的“收官”者——他不仅成为一个标准的近代军阀,而且密切参与到当时的政治中来,还被选为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不少热心读者希望能看到豫西土匪的“三部曲”:白朗—张庆—樊钟秀。不过我倒无心写这三部曲,翻了翻以往的“厚重河南”,我的前辈齐岸民先生曾写过一个“豫西寻觅刀客身影”系列,将豫西著名刀客“老洋人”张庆做了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找这些文章,写得鞭辟入里,甚为优雅。

  不过年前,平顶山市石龙区作家原草告诉我,樊钟秀的故居就在石龙区,而且当地还有樊钟秀的后人,熟知这位末代“蹚将刀客”的旧事,很是希望我能走一遭。

  原来在采写白朗起义时,原草老先生帮了大忙,万不好推却。时近年底,我驱车前往平顶山,去寻访樊钟秀的故居。

  现如今

  故居仅剩三间房

  平顶山市石龙区是一个新区,道路很是整洁,据说这两年关停了当地的小煤矿,空气好了很多。顺着石龙区的主干道一路西行,过了大刘村,原草先生指着一条小路说:“这条路就通往咱们上次去看的白朗墓。”

  驱车不过数分钟,顺着一条乡间小路,爬了两个坡,就到了夏庄村,村口两位老汉已经站在那里迎接我们。年长的一点叫樊仁正,今年81岁,另外一位老人叫樊应现,今年62岁,他们都是樊钟秀的本家亲戚。

  在两位老人的带领下,沿着坑坑洼洼的小路,我们来到一座砖瓦房前。“樊钟秀故居在里面,这块地原来都是樊家的房子,后来建新房,老房子拆了不少,不过还保留着几间旧房子。”现如今,住在樊家宅子里的是樊钟秀四弟樊钟华的后人。

  我们走进院子,院子西边还保留着三间旧式房子,一间主屋,两间厢房。“这房子是樊家的老房子,据说樊钟秀就出生在这里,而且幼年时期也就在这里生活。”樊仁正老人说,当年的樊钟秀故居面积很大,“有好多间房子,樊钟秀后来当官了,有钱了,就派人修了修祖宅,在豫西一带也算是好房子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儿依然算是大宅子。后来大家也不知道保护,房子破了、坏了,就修修补补,还扒掉了几间房子,甚至连门楼都给扒了,盖新房子。樊钟秀故居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了,后来政府来人看了之后,嘱咐千万不能再扒了,要保护,所以还剩三间旧房子。

  这一点,从石龙区政府的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了证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2年5月份,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平顶山市委主委潘民中等人曾到石龙区开展文化调研活动,专门来看了看樊钟秀故居,提出要积极保护。

  去年10月份,平顶山市公布了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樊钟秀故居被列入其中。“既然樊钟秀故居已经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就会根据法律法规加强对它的保护,或修葺,或整理,这件事已经提上了工作日程。”这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如今的樊钟秀故居几近寒酸,只有三间瓦房,里面堆放着杂物,丝毫看不出是文物,只能从屋檐上残留的做工还算精致的雕花走兽,依稀让人分辨出这是清代建筑。

  想当年,为谋生计全家逃往陕西

  樊钟秀故居残破的样子,让人很是失望,樊仁正安慰我说:“也许过两年,政府一保护,一维修,樊家宅子当年的样子就起来了,照样很气派,过几年你再来看,可能会好点。”

  在旧宅子旁边,堆放着一些破损的木料和做工精致的石料,樊应现老人说,当年拆老宅子时,把一些旧木料、旧石料都扔了,后来政府派人来看,说是文物,就又从村里捡回来一些,如果将来要修复的话,或许可以用上。

  残破的旧居,古稀的老人,我们找了几个板凳,晒着冬日的太阳,聊起了樊钟秀。

  樊仁正说,他的大伯当年跟樊钟秀关系很好,知道樊钟秀很多往事,他小时候经常听家里人说起这位军阀司令的轶事。

  樊钟秀,生于1888年,有的资料上说他原名全有、钟秀,字醒民,还有的说他又名醒名,但在家乡人看来,“樊老二”这个绰号更响亮一些——樊家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二。樊钟秀的幼年时期,无论是同时代人的回忆还是一些传记,都说酷爱读书、勤劳干活、重义气讲信用,等等,总之是个有不少优点的好孩子。

  但乡亲们的说法截然相反。“他小时候就是个老赖。”这是樊仁正提及幼年樊钟秀的第一句话,“从小他就不爱干活,家里人一说让他下地干活,他死活不干,撵他,他就爬杨树上,能半天蹲树上不下来,就是不愿劳动。”

  樊应现的说法也大致类似:“他从小就不干正事,等他长大一点,就钻窟窿打洞不干活,山南就是他姐家,他晚上跑去,白天再跑回来睡觉,就是逃避干活的,家里找人下地,找不到他了。”

  西方有句谚语:仆人眼里没有伟人。在乡亲们的眼中,樊钟秀并不是一些书中描述的那样“从小就如何如何优秀”,而是一个调皮、懒散甚至有些无赖的人。

  樊钟秀的少年时期,应该说过得相当“潇洒”,他读过私塾,受到过一些教育。在那个濒临乱世的年代,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而一些所谓“天性顽劣”、“不守规矩”的人,往往能出人头地。

  有不少资料提到樊钟秀,都说他十三四岁时曾到少林寺学武,还和徐万年、李亚东等革命党人是生死之交,这种说法流传甚广。但和樊钟秀关系很好的张钫(豫西革命党人)在回忆录中并没有记载,樊家人也没有讲过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往事,因此关于樊钟秀师从少林寺的故事,还是存疑的好。

  樊钟秀的父亲樊道隆,有的资料上说他是教书先生,有的资料上说当过医生,还有的资料上说他曾是个秀才,说法不一,樊家后人的说法则比较模糊,总之樊道隆是念过书的,有一些文化。

  樊家在当地虽然不富裕,但人丁不少,全家总共十六口人,有105亩地。豫西土地贫瘠,有100多亩地算不了什么,而且大多数都是山田,产量很低,100多亩的地也就能维持住十六口人的温饱。

  时值清朝末期,豫西地区连年荒灾,民不聊生,蹚将四起,刀客遍地,不少老百姓只能逃奔他乡。1913年,樊钟秀一家人也跟着几家乡亲一道逃到陕西洛川县(有的资料上记载是宜川县)开荒种地。

  传奇人物樊钟秀的刀客生涯,就是从陕西开始的。(原标题:“成功转型的草莽刀客——樊钟秀”系列之一 刀客樊钟秀生于豫西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2013-12-0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