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残片
时过境迁,河南各地幸存下来的山陕会馆,已经成为晋商、秦商文化符号中的历史残片。一些保存下来的建筑,也成为当地的文保单位和名胜古迹。
抗日战争时期,郏县山陕会馆部分建筑遭到日军毁坏。解放后,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保护和维修,使部分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解放后,山陕会馆大殿曾做过粮仓使用,该县粮食局的办公地点也长期设在会馆之中,在会馆的东侧,后来又建了大型粮食储备库。
2006年,荣浪来到了郏县山陕会馆。
这年6月,郏县山陕会馆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看到,院中杂草丛生,戏楼顶部已经开始坍塌,钟鼓楼残破不堪,关公殿和春秋阁已是空空如也。在这里,居然找不到一块关于山陕会馆的碑记!目睹此景,荣浪黯然神伤。
后来,荣浪写道:“就是这么好的建筑,由于缺乏抢修与保护而变得破败凋零。旧时的繁华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冲洗殆尽,当长达千年的商业贸易成为一道淡褪的风景时,会馆便近乎于荒芜……”
2007年11月,郏县文化局筹资20万元,郏县粮食局筹资10万元,对山陕会馆的戏楼和钟鼓楼进行了抢险加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更换修复了损毁的檩条、门窗、房脊、墙面及装饰等。
如今,郏县山陕会馆围墙高大端正,中殿、后殿、客栈楼馆以及仓储马厩等一应俱全。
专家认为,郏县山陕会馆是全国目前保存较好的会馆之一,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木、石、砖雕精美,充分体现了晋、陕、豫古代建筑综合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者:殷晓章【原标题:郏县山陕会馆:万里茶路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