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平顶山风情 >> 特色方言 >> 浏览平顶山

平顶山方言:传承还是摈弃?

2013/4/11 10:23:43 点击数: 【字体:

    8月3日下午,正在家中观看韩剧的市民柯小姐接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树克杈上股堆着俩萧虫儿,卓萧虫儿对挪萧虫儿说:搁依人,往边启股堆股堆,把俺的毛都弄枯楚了。挪萧虫儿说:看你那不主贵样,枯楚了不拉不拉不斗光念了!鞋火啥里鞋火……”短信内容中不成规律的语句让柯小姐看得莫名其妙。

    在朋友的指点下,习惯了讲普通话的柯小姐用河南话发音重新阅读一遍短信内容,之后她会心地笑出声来,“以前总认为河南话又土又难听,没想到河南话也可以这么搞笑。”

    不易隔断的乡音

    对于这个从小到大一直接受普通话教育,喜欢看韩剧、港台电影、好莱坞大片,排斥讲平顶山方言的80后女生来说,收到这样的短信让她感到很亲切,“像geyi、kuchu、zhugui等好多词语都是很小的时候听年龄大一些的人说过,现在身边很少有人说了。”

    对比柯小姐更年轻的90后甚至更小一些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平顶山方言的认知更少。市民王女士祖籍叶县,为使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奇奇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可没少费心思。首先,她对家庭所有成员(王女士的老公、婆婆、公公)严格规定:家庭“官方语言”为普通话,不得在儿子身边讲方言。然后,王女士还给儿子报了一个课外朗诵班。

    王女士的努力卓有成效,儿子的普通话越说越标准。但不久后,奇奇不经意的一句话将王女士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一天,王女士在批评孩子时,孩子脱口而出了一句“标准”的平顶山方言脏话,让王女士惊讶不已。“孩子的平顶山方言没学到几句,这骂人的词却学了不少。”后来王女士得知,这些脏话都是儿子从同学和其他小朋友那里学来的。“我这样教育孩子是不是不正确,如果等孩子长大了只会说带有脏话的平顶山方言,那我真是后悔莫及呀。”王女士反思道。

    “无论生活在平顶山的人们排斥还是接受本地方言,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语言大环境当中,只要有人与人的交流,就不可能与方言隔断开来。”平顶山学院文学院郑黎阳副教授对方言的认识有着自己的见解。

    原味乡音在流失

    “平顶山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融入了大量的非平顶山地区的居民,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方言各不相同,经过融合,我市市区尚未形成统一的方言。目前市区大部分居民的方言以郑州、开封等中原官话为主,其中有许多发音和词汇已与普通话基本一致。”郑黎阳认为,目前平顶山市区大部分居民所说的方言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并不属于真正的平顶山方言。真正能够代表平顶山方言的应该是宝丰县、鲁山县、郏县、叶县和舞钢市、汝州市,以及石龙区等几个县(市、区)的方言。

    郑黎阳说,任何方言都脱离不了语法、语音、词汇三个方面。中国汉语的语法习惯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这种语法形式是经过几千年的习惯而形成的。平顶山方言的语法与全国各地的方言语法是一致的,并无特别之处。因此,郑黎阳指出,平顶山方言与其他地方方言的差别之处是语音和词汇的不同。

    平顶山方言的词汇与河南方言的词汇之间差别并不明显。平顶山各县(市、区)方言的语音与河南方言听起来有着略微不同,大致可细分为郑曹属方言、郑曹次区属方言、许汝区临汝方言、许汝区襄郏方言。叶县东南部与舞钢市属郑曹片;北汝河以南,西北到郏县薛店,宝丰县赵庄、商酒务,鲁山县梁洼、仓头、观音寺、瓦屋、土门一线,东至舞钢市,包括叶县大部,鲁山南部,宝丰东部和郏县、襄城县北汝河以南部分属郑曹次区;北汝河以北,薛店、茨芭以东的襄城、郏县北部地区属许汝片襄郏部分;市辖区域西北部,包括石龙区、宝丰县西部、鲁山县西北部、郏县西北部和汝州市全境属许汝片临汝部分。例如,像汝州市、鲁山县等地,有的不同乡镇,说话发出的声音带有直舌音,如果是对这些乡镇比较熟悉的人,可能一听对方说话,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来自哪个乡镇。

    然而,我市各县(市、区)的方言近些年来也在悄然流逝。“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影响人们交往,因此就可能出现隔一条河或隔一座山出现两种不同的方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科技、交通的发展,用普通话播音的电视、收音机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发达的交通带来人员交流的频繁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减少着平顶山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性。”郑黎阳感叹,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是非常厉害的。

    平常心看待方言变迁

    方言应该传承还是摈弃,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争论的焦点。然而郑黎阳却认为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方言的发展方向。

    “我国将推广普通话列入宪法,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最直接、最简短、最清楚的统一语言方式来减少交流障碍,以便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郑黎阳同时认为,方言作为一种很强烈的乡土、怀旧与亲情文化,它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心里都是舍弃不了的情怀。因此,人们是不能摈弃方言的。

    “一个民族经过不断摸索,通过不同发音表达不同意思,形成各种词汇,然后进行大融合,逐渐形成方言。方言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即由简单到复杂、由散乱到融合。”郑黎阳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方言的使用概率和人群可能会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方言就会消失。使用少,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方言词汇的逐渐流失属于正常现象。

    在郑黎阳看来,方言是最容易传承也是最容易消失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容易传承是因为方言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只要人与人交流,就不会消失,即使小孩子在家里和学校接触到的是普通话,但是他们也会在与其他孩子或大人的交流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记住一些方言。另外,目前我市人口数量主要集中在农村,而更多的方言也都“保存”在农村,特别是偏远村庄。通过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也将方言带到了城市当中,这也为即将逝去的方言带来了新的生机。方言最容易消失是因为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方言失去了根,就很容易消失。对此,郑黎阳建议,保护平顶山方言不能是政府行为,而应该是从民间强化平顶山方言文化的开发,将平顶山方言融入到市民各种文化生活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平顶山方言最好的推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豫剧、曲剧等,只有这些艺术形式最能展现方言之美,同时用普通话也是无法取代这些艺术形式的。(余亚飞)(原标题:平顶山方言:传承还是摈弃?)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平顶山晚报 原文时间:2008-08-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