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平顶山风情 >> 风情与品牌 >> 浏览平顶山

魔术成为河南宝丰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2013/4/11 9:49:38 点击数: 【字体:

魔术成为河南宝丰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中国·宝丰第三届魔术文化节盛况

魔术成为河南宝丰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魔术师丁德龙在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上的精彩表演。

魔术成为河南宝丰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2010年春节,魔术师靳全亮的徒弟宦帅旭正在靳全亮的家里为客人表演魔术《变牌》

    “赵庄魔术堪称绝,马街书会美名扬”,每每拨打宝丰县委、县政府朋友的手机,总是可以听到这样的彩铃。魔术作为“宝丰文化现象”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宝丰县乃至平顶山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农民魔术师走上世博大舞台

      
    奇妙的牌技、惊险刺激的火钉箱表演……在7月13日至17日上海世博会河南周期间,来自我市宝丰县的农民魔术师丁德龙,通过世博会这个大舞台向世人展示了宝丰魔术的无穷魅力。
      
    7月22日下午,刚从世博会归来的丁德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每天演出4场,每次上场时往往汗湿的衣服都还没干,除了在一个晚上抽空去看了看中国馆,其他一个场馆也没看。丁德龙说,5天下来,表演牌技 光扑克牌就用了200多副。不过,一想到通过世博会展示宝丰魔术,丁德龙认为再苦再累也值。丁德龙还给另外6名团员打气:“像世博会这样的演出,意义重 大,也许我们一生中就这一次,必须全身心投入演出。”宝丰魔术起周营
      
    在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村有句顺口溜:“上自七十九,下至刚会走,跳唱表戏法,人人有两手。”
      
    “顺口溜有点夸张,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所以大多是年轻人在搞。”一位村民笑着说。
      
    周营全村1700多口人,家家户户都在表演魔术,是全国第一个魔术专业村。在代代村民的口口相传中,最早有关魔术的记忆在唐朝末年,当时村里有玩提线木偶、变戏法的艺人。
      
    元末明初,因土地低洼,天灾不断,周营村穷苦农民为求生存携儿带女外出以玩木偶为生,后来常与外地魔术艺人一起交流技艺,学到一些民间小魔 术。从此,魔术成为村民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明朝万历年间,村里兴起菩萨庙会,就是现今魔术节的雏形。1924年,被邻里尊称为“三少”的村民徐富昌组织 剧团到外地进行演出。在他的影响下,周营村玩魔术盛行,村民在乱世中卖艺求生。
      
    据村民说,旧时表演魔术仅为贫苦人谋生糊口的手段,属“下九流”的行当,艺人有“死不入老坟”的古训,多自轻身份,远避他乡,且居无定所,曾有这样的顺口溜:“挑着担子下江南,睡的无边床,吃的百家饭。”
     
    旧时魔术传承多为以师带徒,后来才转为子承父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民刘文等人组织了第一批7个民间艺术团,出外演出并获得成功。
经过数代人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宝丰魔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粗犷、幽默、滑稽、神奇、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魔术特点。
      
    一个魔术师一家的变迁
      
    来源于民间,生存于市场,活跃于城乡,是宝丰魔术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7月22日下午,记者在赵庄乡副乡长路延涛和乡文化站站长黄振华的陪同下,前往周营村探访。
      
    虽说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翁,下至刚会走路的顽童,都会个三招五式的,但记者在村中并未见到这样的场景。原来,现在不是农忙时节,村里大部分 人都外出演出挣钱了。宝丰县 赵庄乡周营村今年49岁的张本洲是个老魔术师了。他家的院子里鸟语花香,可别小看这个小院,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河南省委原书记 徐光春及台湾魔术师刘谦都曾来过。
      
    张本洲家可谓魔术世家,全家老少没有不会变魔术的。张本洲的女儿张小伟,现在赵庄一中上学,也曾多次在魔术大会上表演节目并获奖。张小伟表演的魔术《换衣服》、《取长补短》、《仙人摘豆》等多次受到专家评委的好评。
      
    张本洲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从艺经历。1979年,张本洲高中毕业后在赵庄越调剧团做了一名演员,后跟随本村的老艺人刘文学魔术,但刘文老人对 弟子有所保留,每每演完《空箱出花》、《吊瓶》等魔术后总是不忘把道具锁起来,不让他接近。有一次,老人忘了锁箱子,张本洲便偷偷拿出道具研究了个够。
      
    随着技艺的提高,张本洲开始“单飞”,和亲戚朋友组团出去闯荡。到1985年,团里的人又各自领着一干人“单干”,据说,宝丰的魔术团体就是这样裂变发展壮大的。
      
    自2006年以来,张本洲不再出门演出了,原因是“上年龄了”,不过也有人说是“钱挣得不少了”。的确,魔术在给他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 给他的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除了周营村的房子,张本洲在宝丰县城还有两处房产,张本洲毫不隐讳地说这些都是魔术“变”出来的。
      
    虽然没有带团出去,张本洲在家也没闲着。十里八村的红白大事、开业庆典等等,都有他的身影。上级领导来宝丰调研魔术文化时,也总是往他这里来。今年4月,刘谦来到宝丰,张本洲表演的手彩节目《顶指》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张本洲演过一遍后,刘谦又让他演了一遍。
      
    张本洲让记者从口袋内掏出一张面值20元的纸币,经他一叠一搓竟变成了两张1元的,正当记者纳闷时,张本洲又将两张1元纸币变成了20元。记者到底也没看出什么“猫腻”来。张本洲又饶有兴趣地为记者表演了《空袋来球》。
      
    记者结束在周营村的采访时获悉,目前,宝丰魔术的发源地周营村正在建设艺人新居,准备把魔术艺人集中在一起,建设宾馆、饭店、演艺厅,让前来休闲的人可以“观农民演出,住乡间别墅,吃农家饭菜,享田园风光”。“赵庄魔术”也正在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变戏法到民间文化产业
      
    魔术是宝丰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过去民间艺人是:“一捆围布一根绳,三根竹竿来搭棚,真真假假变戏法,换得银钱回老营。”改革开放以后, 宝丰县域内以魔术为主,曲艺、歌舞为翼,气功武术为辅的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宝丰魔术达到鼎盛时期。它不仅丰富了人 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魔术真正成为当地一个支柱产业。目前,魔术产业已涉及赵庄、商酒务、肖旗、石桥、大营、张八桥、前营等7个乡 镇,全县拥有140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从业人员5.5万余人,表演团体总数和从业人员数均占全国的一半,全县民间团体年创演出收入已达4.02亿元。他 们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的还走出国门,到越南、缅甸、俄罗斯演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民间文化产业。
      
    “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宝丰魔术的魅力所在。宝丰农民登舞台点石成金,下田间能犁会 耙,不少人靠玩魔术发家致富,有的还回乡办起了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宝丰民间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 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形成了全国唯一成规模的民间魔术、道具、表演服装市场,成为安排农村富余人 员,增加农民收入、传播先进文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宝丰魔术走出了一条“农民自办文化、政府扶持农民办文化,文化让农民乐起来、富起来”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格 局,成为绽放在中原大地的艺术奇葩,这种以非物质的生产方式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举,被中宣部、国家文化部称为“宝丰文化现象”,引起各级领导、政策研 究部门及思想理论界的极大关注。2006年8月,宝丰县被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魔术之乡”。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杂协、省委 宣传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办,宝丰县委、县政府承办的中国·宝丰第三届魔术文化节和首届“宝丰杯”魔术邀请赛成功举办,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 众的一致好评。
农民魔术如何走得更远
      
    不可否认,以魔术为主的宝丰民间演艺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节目创新、演员艺术素质的提高存在困难;有的团体在 艺术上已具备了打造名牌团的实力,但由于缺乏资金,发展缓慢;有的团体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但发展方向不明确,在节目的创新打造上下工夫不够;还有少数团 匆匆上马,急功近利,违法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所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宝丰民间职业艺术团体的进一步发展。
      
    丁德龙的父亲丁发生,70岁,从艺58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认为,要使宝丰农民魔术能够走得更远,一要有领军人物,人们一提起宝丰魔 术,就会想到某人,这样才能把魔术这张名片打得更亮。二要实行精品战略,要有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三要通过多种平台扩大影响,通过世博会等平台不断扩大宝 丰魔术的影响力。丁发生希望在有关部门或有识之士的支持下,在郑州或北京打造一个像“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的演艺平台,让宝丰魔术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支持和引导,对宝丰魔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宝丰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宝丰县自2008年12月 份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以来,就紧紧依托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大好机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魔术演艺业为支柱,构造全 国知名的魔术演艺文化试验区”的要求,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特色街、中原魔术职业学院、汝瓷文化园、观音园 区、赵庄魔术大观园等6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中国民间演艺之都”。
      
    今年5月份,宝丰县融资500万元左右,用于试验区文化项目建设。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设立文化创意基金,鼓励本地优秀的魔术师用于对魔 术节目的创作、研发、包装、表演等。此外,今年年初,该县拿出近6万元,把以丁德龙为首的三名青年农民魔术师送到中央戏剧学院,进行为期4个月的表演培 训,进一步提高了魔术师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今年5月份,该县又成功举办了2010河南·宝丰赵庄魔术大会擂台赛,擂台赛不仅推出一大批魔术新秀,而且 推动了魔术节目的创新发展。
      
    宝丰县委书记王宏景告诉记者,近年来,宝丰走出了一条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宝丰文化现象”。今后,宝丰县 在魔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要着力实施“六个一”工程:一是办好一个节会,即中国·宝丰魔术文化节。通过魔术文化节的举办,展示宝丰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扩 大宝丰文化的影响力。二是打造一批精品节目。邀请专家策划、包装魔术精品情景剧,创新一批精品节目,培育一批精品演艺团体和文化龙头企业。三是培养一批人 才。该县计划与中杂协、省杂协联手,选拔像丁德龙一样基础扎实、天赋较好的优秀青年魔术表演人才,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演艺新秀。 四是唱好一台大戏,即办好魔术擂台赛。计划与河南卫视合作举办全国性的魔术擂台赛。五是办好一所学校,即中原魔术职业技术学院,为宝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 才支撑。六是建好一个基地,即以正在开工兴建的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利用2至3年的时间,努力把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田秀忠)(原标题:宝丰魔术: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原文时间:2010.9.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