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振是镇平县石佛寺镇农民,过去靠种庄稼谋生。自从经营玉器后,他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如今,他在镇上建起小楼,购买了汽车。在镇平县,像贺云振这样靠经营玉雕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不少。镇平县作为玉雕生产加工集散地,从业人员现有35万人,各类经销门店5000余家。
传奇独玉: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玉都探秘:村村可闻琢玉声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在豫、鄂、陕交界处,有一块2.66万平方公里的神奇沃土,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
这些年,南阳美名天下知,究其原因,皆因一座“宝山”上的精美石头。
这座“宝山”叫独山,位于南阳城市北郊,山上自古产“玉石”——独山玉,有“东方翡翠”之称,是我国独有的玉种。独山玉质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彩斑驳陆离,能分成九大类100多种,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种所无法比拟的;独山玉虽不是翡翠,但其接近透明,翠绿色的硬度可与翡翠媲靓;独山玉虽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质凝腻柔嫩,丰腴可人,颇具白玉品质。也正因为此,国人将独山玉和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据《河南省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玉雕业仍局限在南阳地区。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互助组、生产合作社运动,把个体玉雕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了河南省工艺美术试验厂、南阳玉器厂、南阳玉矿、镇平县玉器厂等。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从而使独山玉为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接受。
玉都探秘:
村村可闻琢玉声
“中国玉雕出镇平,镇平玉雕销全国”,这是对“中国玉雕之乡”的生动描述。
镇平县各乡镇大多经营玉雕加工业。在石佛寺、晁陂、杨营、王岗等乡镇,村村可闻琢玉声,户户可见玉生辉。尤其是在有“中国玉雕第一镇”之称的石佛寺镇,22个行政村都从事玉雕加工。
贺云振是镇平县石佛寺镇农民,过去靠种庄稼谋生。自从经营玉器后,他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如今,他在镇上建起小楼,购买了汽车。
在镇平县,像贺云振这样靠经营玉雕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少。镇平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镇平县作为玉雕生产加工集散地,从业人员现有35万人,各类经销门店5000余家。
玉雕嬗变: 千年独玉引发产业效应
除加工独山玉外,镇平玉雕产业的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涉及翠玉、碧玉、白玉、阿富汗玉、巴西玛瑙等100多种玉料。另外还有杂石、铜制品、古玩等10多个门类千余个品种,全世界所有的玉种在镇平市场上几乎都可看到。难怪,在每年的广交会上,镇平玉雕参会产品的数量、档次和销售额,令人惊叹。
为扶持玉雕业形成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南阳市先后在市区开辟了卧龙路玉器一条街,在镇平县城建起了玉雕大世界、玉雕湾市场和玉文化中心等四大玉雕专业市场。与此同时,南阳市委、市政府把集产、加、销一体化的玉雕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倾力打造,加快了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设中的国际玉城是一座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玉文化于一体的玉文化展示、研究、传播基地、大型影视基地和旅游购物公园。其建筑外观为明清仿古建筑风格,总投资10亿元,占地1300余亩。占地200亩的国际玉城一期工程已完成。
按照规划,国际玉城项目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将新增3000家商户入驻,年交易额30亿元以上,市场品位、消费档次、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提升。
展望明天:
玉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南阳市政府及时对独山玉矿进行了详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宝玉石学会——南阳宝玉石学会。之后,全国著名专家、学者齐聚南阳,连续多年举办宝玉石研讨会,并创办报刊,传播宝玉石文化。南阳师范学院率先成立了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对玉文化的研究、教育、传播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
玉雕产业发展带动了玉文化保护。“镇平玉雕工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等人才,还有从事玉雕设计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玉雕设计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多达2万。
多年来,南阳通过举办节会、塑造知名品牌、强力宣传推介等举措, 全力做大做强玉文化产业,致使玉雕加工规模稳步扩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建设日臻完善,基本形成了玉料开采购销、作品设计加工、质量检测鉴定、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玉文化研究及开发利用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的南阳,正立足玉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全面启动玉文化挖掘整理、开发研究工作,使政府与企业结合,匠人与文人联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兼顾,用文化的理念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让文化元素渗透到玉产业设计创作、生产加工、包装推介、经营销售等重要环节,从而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抢占玉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在文化与产业结合,加工与销售衔接上闯出更宽更广的路子。【原标题:村村可闻琢玉声 独玉通灵南阳玉产业打响文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