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的传承人在整理缂丝工艺品新华社发(摄影:许丛军)
江苏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汇聚了古老的长江文化和海洋文化,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5月28日至6月2日,由江苏省文化厅、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在南通开展,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101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集体亮相,百余位非遗传承人现场的生动展示,令人叹为观止。
让百姓在家门口饱览非遗
听梅庵派古琴艺术大师抚琴演奏,观苏绣、云锦工艺大师飞针走线,赏核雕、玉雕作品的精雕细琢,品常州梨膏糖、白蒲茶干的甜香滋味……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的展厅里走上一遭,上述愿望便可轻松实现。
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方林表示,自己每年会参加许多类型的非遗展览,有些甚至比此次展览的规模还要大,但他仍旧觉得这次展览的意义非凡,“这是对江苏省内非遗项目的一次全面展示,它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全省的非遗,同时,以一种更亲切、直接的方式向百姓普及了身边的传统文化。”一个小朋友走到张方林的展台前,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各式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张方林见孩子感兴趣,赶紧拿起剪刀,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红蝴蝶便“飞落”在小朋友的手心。
“只有亲眼见识到云锦的织造过程,才能真正领会什么是‘寸锦寸金’啊。”南通市民朱奕在观看了两位云锦艺人的现场展示后感慨地说,“对于许多非遗项目原来仅仅是听说过,如今有幸识得庐山真面目,更加深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6岁的李金晶是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的徒弟,此次展览由她代表师父展示雕版印刷技艺,“我十分珍惜此次参展的机会,因为要传承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将技艺传承好,也要将技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此次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我展示技艺、传播雕版印刷文化都是一种锻炼。”
为非遗法律法规提供宣传平台
此次展览不仅仅是对江苏省非遗技艺的一次全面展示,同时还为江苏省非遗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提供了平台。今年4月1日,江苏在全省正式施行了新修订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引导方式、投入方式、保障方式、激励方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各法律主体,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和工作职责。新《条例》还对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经济,鼓励公民保存、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分别作了规定和细化。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非遗保护条例的普及,在展厅内,主办单位还专门设立了《条例》宣传和保护工作咨询台,公众可免费领取《条例》的文本,来自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和30余名文化志愿者在展览期间组成了咨询顾问团队,专门向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以及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解答法律问题。
非遗与城市重大活动牵手
据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冯锦文介绍:“此次非遗技艺大展是江苏省近年来举办规模最大、参展项目最多、展品品质最高的一次非遗展示活动,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此次大展不仅是第8个“文化遗产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2013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的一项子活动。仅开幕当日,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00名中外来宾参加,可以说此次非遗技艺大展的举办是一次将非遗保护工作融入城市重大活动的有益实践,对于提升和扩大非遗保护工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亮表示,此次非遗技艺大展不仅吸引了大量群众参观,扩大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了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全省各地非遗保护工作经验的交流和传承人之间技艺的切磋,对于江苏非遗保护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江苏举办此次非遗技艺大展不仅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到民众中,而且还吸引了更多的人自愿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起到了引导公众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冯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