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福建木偶,如何传承

2012/12/14 10:43:26 点击数: 【字体:


    当地时间12月4日,在法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正式被列入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

    7日,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分别设立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等三个保护序列。此次“福建木偶”实现了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项目“零”的突破。

    作为并非当今文化市场中大红大紫的表演艺术,福建木偶如何趟出了民族文化传承之路?在文化传承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木偶戏市场并不景气

    福建木偶戏自唐末兴起,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为提线木偶和掌上木偶,参与此次文化遗产申报的是泉州、晋江、漳州三家木偶剧团。8日,记者采访了泉州和晋江两家木偶剧团。

    据国家一级编剧、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介绍,泉州提线木偶一直坚守传统形式,唱腔、配乐仍用传统傀儡调;而晋江掌上木偶则是“唱傀儡戏、做梨园科”;漳州掌上木偶更是吸收了北方戏剧唱腔、武打元素。前两者为中国木偶南派文戏代表,后者则为北派武戏代表。2006年南北两派同时进入中国非遗名录。

    明代时福建木偶剧就形成了科班传承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将科班集中成立了泉州木偶剧团,同时取消科班制。“演员基本都是从当地艺校科班里出来的,保障了泉州木偶戏始终传承、表演。”王景贤告诉记者。

    “我更喜欢招‘小六’这批。”国家二级演奏员、晋江木偶剧团副团长李胜奕想法则略有不同。他所说的“小六”指的是从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中招来的演员。“我们也从艺校招过,但效果不好,木偶戏同样讲究童子功。”

    不仅要招得进,还得留得住。老李团里演员队伍十几年一直很稳定。“工资不算高也不算低,而且市里采用的是定向培养,只要肯学,工作基本不成问题。”不过,和很多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一样,木偶戏在当下文化市场中很不景气,收入基本是政府补贴。但单靠政府补贴扶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开拓***市场走出困境

    外欠几十万的债、内欠4个月的工资没发,10多个演员申请要调离。这就是20年前老王接手泉州团时的情景。他表态:“给我一年时间,如搞不好我们一起调离。”虽然国内市场较小,但王景贤发现外国人特别喜欢木偶戏。

    恰好泉州是个大侨乡,在这20年间王景贤和他的泉州团先后出国(境)演出160多次,走遍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汁原味的中国提线木偶技艺,不仅让他们在经济上彻底走出了困境,更赢得了一系列荣誉——2002年入评亚太文化中心10大民间艺术、200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参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文艺表演项目……李胜奕的晋江团这几年也开始积极开拓***市场。

    目前福建省的这三个木偶剧团,每年海内外平均演出超过千场次,演出反过来也推进了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剧目开拓、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传承人是当务之急

    福建木偶戏成功延续、传承、发展至今,算得上是走了一条“墙内开花墙外香”之路。除了这条路,其他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还可以由此借鉴哪些经验呢?

    “每种艺术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么发展肯定不尽相同,最关键的就是,既不能盲目市场化丢了自己的魂,也不能躺在政府的补贴扶持上一动不动。”陈吉告诉记者,此次“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遗成功,并不意味福建木偶戏传承发展从此就一劳永逸。它其实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要继续加强从业者传承人队伍培养,福建省目前已制定了每年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补贴计划;二是要加大对潜在传承人(即青少年特别是儿童)的培养,所以自2008年起,福建省已按计划实施木偶戏进社区、进中小学和高校、在各地建立传习所等工程;三是要扩大欣赏者传承人(即观众)队伍。

    在第三个方面,晋江市已经走在前列。去年晋江市投资亿元新修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泉州近期也新批给木偶剧团一块地建个木偶剧场。

    “我们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剧场了!”老王和老李对此兴奋不已。两人早就想好计划:以后可以定期安排演出、定点举办培训班、展览经典木偶道具,还可以请国外同行交流沟通。

    “越是传统艺术,越是要不断‘动’起来。一味地放在博物馆、锁进保险箱,最后只能失去生命力。”王景贤感慨。(原标题:福建木偶,如何传承)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2-12-1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