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居民家中发现明代关羽"圣训碑" 或为"十庙"遗物

2012/11/27 10:22:37 点击数: 【字体:


居民家中发现明代关羽

居民家中发现明代关羽“圣训碑”或为

“关圣帝训碑”上的字非常清晰。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摄
       
    “老南京”版连续多次介绍北极阁的“十庙”,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在此前的报道中,我们提到,始建于明代的“十庙”留存至今的遗迹只有北极阁石器园里那两个巨大的石井栏了。

    昨天,家住马台街的张先生致电“老南京”版,他说,他家里保存着一件和南京关帝庙有关的古碑,怀疑可能也是明代“十庙”的遗物。

    四十年前发现了这块残碑

    此前的报道中我们提到,北极阁石器园里有两个巨大的井栏,上面有相同的铭文——“十庙 古三皇庙 医药成衣仝人公立”。有专家推测,这两个井栏是古三皇庙的遗物,而文物部门则透露,这两个井栏来自于保泰后街。很多民国时期的地图上都可以找到“古三皇庙”的标注,由老地图和井栏发现方位等线索可以推测,古三皇庙原来的位置在今北极阁西南,北京东路上丹凤街路口到进香河路口这一段。而民国时犹存的古三皇庙,其前身正是明代“十庙”中的“历代帝王庙”。

    古三皇庙井栏似乎是仅存的“十庙”遗物,但张先生打来的热线电话,却使又一件“十庙”遗存浮出了水面。

    张先生看了“老南京”版的“寻找十庙”系列报道非常感兴趣,他由此联想到家中所收藏的一通古碑。

    “那是1973年的事情了,当时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家家户户都忙着挖防空洞。”张先生说,那年他才19岁,家住在傅佐路。他骑着自行车,在鼓楼一带闲逛,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可以用来搭建防空洞的建材。某日,他在大钟亭附近发现,地上“躺”着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残碑。

    擦去碑石上的泥土后,上面露出了十一个大字:“关圣帝训 读好书说……行好事……”“我判断这是一件文物,就约了几个朋友,找了一辆拖板车,将这块碑拖回了家。”从此,这块不算完整的汉白玉碑一直在张先生家“沉睡”,后来张家拆迁,张先生又将碑搬到了马台街。遗憾的是,在拆迁的时候,此碑被碰掉了一个角。

    上面刻着“关帝圣训”

    昨天上午,记者在张先生家看到,此残碑长约94厘米,宽约80厘米,厚约13厘米,十一个楷书大字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排列。每一个字都遒劲有力,气势雄浑。

    张先生说,他对家中的这个宝贝也做了一番研究,他查到,“读好书说……行好事……”完整版应该是“读好书 说好话 行好事 做好人”,相传是关羽留下来的训词,也就是对后代的嘉勉(即“关帝圣训”)。“在各地大一点的关公庙、关帝庙里,都有刻着这则‘关圣帝训’的碑石”。

    由此,张先生判断,此碑是古代南京某座关帝庙的遗物。而“老南京”版寻访的北极阁“十庙”里也包括了关羽庙,“所以我认为,我的这块汉白玉残碑是明代‘十庙’留存至今的又一件古代遗物!”

    应来自十庙中的“关羽庙”

    那么,张先生保存的残碑到底是不是明代“十庙”遗物呢?

    据记者了解,关公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很多城市、街镇都建有关帝庙。以南京地区为例,关帝庙甚至可能不止一座。记者在一些清末、民国地图上看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四十年代,小营和九华山之间就一直有座关帝庙。不过这座关帝庙距离大钟亭很远,张先生发现的汉白玉残碑不太可能是此关帝庙的遗物。

    南京著名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先生告诉记者,张先生发现汉白玉残碑的地方是大钟亭,此地距离明代“十庙”中的关羽庙很近。陈济民据此认为,这块汉白玉残碑应该来自“十庙”中的关羽庙。

    南京的“关羽庙”不止一座

    陈济民告诉记者,南京最早的关羽庙出现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当时建康府在夫子庙针工坊(今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带)建关羽庙。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将该庙迁至鸡鸣山(北极阁)南麓,使其成为“十庙”中的一座,也是十庙中香火最为旺盛,最受尊崇的一座庙。清顺治九年,朝廷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并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遣太常祭祀。鸡鸣山南麓的这座庙从明初开始差不多一直延续到清朝,前后存在了五百年左右。可惜的是,它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陈济民说,清军收复南京以后的同治六年,本来位于北极阁山南的关羽庙(武庙)遗迹迁至中正街(今白下路),后因地方狭小,武庙又被迁到今北京东路原文庙的旧址,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政府大院内。此地本来是“府夫子庙”(意即“江宁府的文庙”),后来被南京人讹称为“武夫子庙”,还有人因此张冠李戴,把“武夫子”的“帽子”套在关羽的头上。

    由此可见,在北极阁附近,先后存在过两座关羽庙(武庙),都与明代古“十庙”有关,张先生认为,自己收藏的残碑就是明代关羽庙的遗物,也可能是这座明代庙宇唯一存世遗物,他希望有关专家对此碑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十庙”实为“十二庙”

    “老南京版”连续几期发表关于北极阁“十庙”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

    明代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他看中了北极阁(又称鸡笼山、鸡鸣山)这块地方,在鸡鸣山下建国子监,在山南麓陆续建立寺庙。从洪武二年(1369年)起,朱元璋将关羽庙从夫子庙针工坊迁建于“鸡鸣山南”,以后又陆续兴建十一座庙宇,关羽庙也做了大规模重建。对这些庙宇,明初《南都察院志》有较翔实的记载。

    这些庙宇分别为:帝王庙、北极真武庙、蒋忠烈庙、都城隍庙、祠山广惠庙、汉寿亭侯庙、五显灵顺庙、卞忠贞庙、刘忠肃王庙、曹武惠王庙、卫国忠肃王庙、功臣庙,“凡十二庙,俱洪武二十二年建,俗曰‘十庙’。”

    这十二座庙宇在山南麓从西到东排列,参差有致,并“缭以朱垣”,即砌有一条长长的红色围墙加以保护。为便于官民上山祭祀,还开了东、中、西三门。山下原有一条古溪流加以拓宽成河,取名“进香河”。进香河近对着“中门”。而西门不远处即为“十庙口”,该地名即因“十庙”而得名,位于今北京东路西段,原安仁街和丹凤街口一带。

    该十二座庙宇在此延续约五百年之久。至清咸丰战事,几近全毁。《钟南淮北区域志》就说:“癸丑之乱,诸庙荡尽。惟帝王庙独存,改祀伏羲,神农、黄帝,谓之‘三皇庙’,医家祀之。”所以才有民国时期镌刻的“十庙 古三皇庙医药成衣仝人立”的铭文。记者 于峰(原标题:居民家中发现明代关羽"圣训碑" 或为"十庙"遗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金陵晚报(2012-11-2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