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庙前高跷中的鹞子翻身、那边是老鼠窟滚元宵系列……这人物造型捏的真叫个像了……”1月12日,太原市迎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内,参观者望着这些以面塑展现的非遗绝活儿啧啧称奇。陈列中的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品是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塑艺术大师王博制作完成,作为一份特殊的“非遗档案”,在此进行展出。
王博说,他受邀以面塑形式将一些无法在展厅进行展示的非遗绝活儿和非遗制作工艺展现出来,进行了几个月的创作尝试而成。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以非遗展示非遗,创作上更是有一定难度。”王博说,为了制作好这些“非遗人物”,他查资料、找照片、看录像,从中挖掘老绝活儿的艺术特点,最后再进行艺术加工。
在王博家中,搜集来的各项非遗档案有序排列,正在创作中的他根据所需随手取材,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出现在眼前。王博说,表现“非遗人物”难在神似、动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上。为了展示传统高跷中蝎子倒钩、鹞子翻身、金鸡独立等绝活,王博几易其“稿”,反复修正,多次去老艺人家中揣摩动作形态,终于活灵活现展示出传统的“上扁担”“骑骆驼”“跳板凳”“过天桥”等高难度动作。
这种“惟妙惟肖面塑非遗人物”展示形式受到了参观者们的喜爱,非遗老艺人们的认可。“很值得推广”,太原市迎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负责人魏凯说。
王博说,他正在搜寻非遗遗迹、寻访老艺人进行积极创作,用面塑为一些不能陈列展示的“非遗项目”做有型档案,“这是财富,也是义务。”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