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海淀区老人历时10个月创作出“毛猴版”老天桥 浓缩20项市井文化

2013/1/18 15:59:48 点击数: 【字体:

海淀区老人历时10个月创作出“毛猴版”老天桥 浓缩20项市井文化

  
    演滑稽戏的“云里飞”、耍大刀的张宝忠、拉洋片的“大金牙”、耍中幡和摔跤的“宝三爷”、变戏法儿的辛稳立,一众知名的“走江湖”正铆足了劲儿在各个角落献艺;四周呈半包围的电影院、镶牙馆、药铺、饭馆、戏楼,一个也没落下;还有石桥栏、有轨电车站牌,好不热闹。眼见此情此景,你是否恍若已置身民国时期的“老天桥”?不过请仔细看,在这里唱主角的,其实是近百只活灵活现的“毛猴”。

  
    创作了这个“毛猴版”老天桥的,是72岁民间毛猴制作人朱大中。他所打造的这个“老天桥”,浓缩在长70厘米、宽30厘米的场景中。别看体量不算大,可里面却浓缩了电影、照相、杂耍、戏曲、曲艺、气功、戏法儿、摊贩等二十余项曾活跃于天桥一带的市井文化。

  
    家住海淀区稻香园小区的朱大中老人,青少年时代曾长住前门外的鸾庆胡同,天性好动的他最爱跑到天桥看各式杂耍。1957年前后,活跃在“老天桥”各个角落的各类演出渐次停歇,朱大中这一代人有幸见证到那里一段繁华年月。“当今关于这方面的文字、图片史料很少,如果亲历者再不去留住,它将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历时10个月创作出了这一“毛猴版”老天桥。

  
    作为北京独有的民间工艺品,毛猴用料虽简单,但艺术构思很关键。而在朱大中手中诞生的“老天桥”,便披露了不少奇特的传统文化景象。比如那时候天桥的小戏园子很多,这些戏园子默许人们扒窗户“看蹭戏”。还有当时照相馆使用的照相机,根本没有机械快门,只不过是在镜头前加一个圆筒状的盖子。拍照时,瞬间用手打开盖子,曝光后,立刻盖上,就算照完。

  
    由于内容繁多,“老天桥”里大小道具数十件、场景上百处。直径一厘米的卤煮锅内,火烧、心肺、肠子,丝丝分明;京剧乐队常用的板鼓、京胡仅2厘米上下,可连蒙在琴鼓上蟒皮的花纹都清晰可见。连那代写的书信上的文字借助放大镜也可识别。“我希望它不仅中看,还中用,真正留住一段历史。”朱大中说。(原标题:老艺人打造“毛猴版”老天桥 浓缩20项市井文化)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3-01-18     作者:陈涛 陈厚舜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