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正街支巷
重庆市嘉陵江畔有座高挺瘦挑的牌坊,上书“龙隐门”。这里,是千年古镇磁器口的古码头入口。磁器口因水而兴,依水而生,从宋代真宗咸平年间,开始叙写它古老的故事。“百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民国时期,由于经济中心西迁等政治原因,磁器口一度极为繁华,被誉为“小重庆”,“万舟竞发,匆匆有贾”。1918年,商户在青草坡创建了“蜀瓷厂”,开始用新工艺生产瓷器,所生产的蜀瓷质地良好品类繁多,盛名远扬,“磁器口”也渐渐取代“龙隐镇”之名。抗战时期,国学大师吴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美术家及美学家都曾在磁器口留下足迹。
随着水运衰落,上世纪60年代,磁器口渐渐隐去,直到世纪之交,才以旅游胜地的角色与世界重新连线。有人说,在“古镇经济”大热的今天,磁器口始终保留着商业化的底线,沐浴了千年的时光和尘埃,却依旧如故。当地人更说,“龙隐古镇”是最好的巴蜀记忆,是山城古典生活的缩影,是重庆城浓浓的乡愁。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脚下的青石板路已被磨得发亮,跨过镇口,千年的格局铺陈着,随山势起伏,向老城深处延伸。磁器口正街上,古玩店、字画店、小吃店、书店、茶馆鳞次栉比,门口都是石台阶,透着浓郁的巴蜀气息。选择一个或宽或窄的巷子,走进去,曲折深幽。古镇素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大多就隐藏于这些蜿蜒曲折的街巷之中。
茶馆和川剧是古镇的文化特色。逛累了,挑一个场馆歇脚,泡上一壶老荫茶,听川剧清唱、评书,看火龙表演,可以体验老重庆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镇上的创意产业街——聚森茂,融合传统和现代,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剪纸等老民俗老手艺,在这里焕发新生,年轻人的文创产业也在这里生根发芽,给古镇增添了朝气与活力。
磁器口,记录了重庆历史文化发展的演变,将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等历史风貌再现。2001年,磁器口即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抢救的历史文化名城计划,而古镇区域的保护永远都是核心,这是磁器口的文化灵魂和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