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中亮
明十三陵早已入列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都热门景点。明代的帝王陵墓,遗留至今的还有广西桂林靖江王陵,考古界流传“北有明十三陵,南有靖江王陵”,可11座藩王陵中的绝大多数长年隐没于荒草灌木从中,难睹真容。国家文物局日前通报,经过近3年的清理发掘,七座藩王的墓园得以重见天日,并认为,这一组陵墓就是大明王朝的微缩兴衰史。7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赶往桂林,探访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华南最大考古遗址公园。
A
这几乎是一座县城的面积
桂林城东郊有座尧山。在山水独特,遍地喀斯特地貌的桂林,这是城市附近唯一的土山,也是最为雄伟的山峰。依照中国古代风水,石头山万万不可做陵园,尧山成为靖江王修建巨大陵园的唯一选择。
靖江王的封地在桂林,绵延280年,传位14任。14任靖江王,第一任被贬,最后两任战乱中被杀,其余11位靖江王的陵墓都在尧山脚下,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韦革说,2010年,和圆明园、良渚、三星堆等赫赫有名的考古遗址并列,靖江王陵入围中国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这处遗址清理发掘向公众开放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遗址公园,11座坟墓,占地面积大的300多亩,小的近10亩,考古公园的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这几乎是一座县城的面积。
明代有200多座藩王陵园,绝大多数灰飞烟灭。这是最为完整保存的11座,也是国内最大的藩王陵园。为何独独它们保存了下来?韦革认为,一来陵区没有处在兵家通过的要道,二是桂林古代偏僻,人烟稀少。
在五六百年前,每一座王陵都建有宏伟的地面建筑: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高大的牌坊,威严的石像生,硕大的宫殿,十多米高的大坟包。风雨沧桑,陵园建筑坍塌,砖瓦石料埋入地下。陵区的土地有的甚至耕作了百年,种上了桂林常见的花生和辣椒。四周胡乱生长的灌木高达两三米。
2012年,国家文物局立项,对其中的七座靖江王陵进行考古发掘,在庄稼地小树林里找到王陵的建筑遗迹,从此,这一明代遗存开始渐渐展示在人们面前。
第一任靖江王被明太祖朱元璋废去爵位,第二任靖江王成为第一位葬入陵区的藩王。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曾祥忠在荒草中发现了第二任靖江王陵的围墙残体和地基,这堵围墙震惊了世人。近似长方形的围墙框住了整个陵区,一面墙的长度就将近600米,走一圈有两公里,正常速度步行得半个钟头。墙内的面积有363亩,这个面积比肩一些大学的校园。
363亩的面积远远超出明代对于藩王陵园的规定,直逼天子,难道第二任靖江王有不臣之心?史书记载,第一任靖江王两度被废,第二任靖江王老老实实战战兢兢才保住了王位,偏居僻壤,手头的兵力不过万人,他怎敢谋反?
更令曾祥忠吃惊的是,明代每个藩王都有单独的陵园,每个陵园都有单独的围墙,但第四代的靖江王的陵园竟然在爷爷陵区之内。两个藩王共享一个陵园,不仅在明代,在历朝历代都罕见。
曾祥忠大胆猜测,这是第五代靖江王做的无奈之举。第五代王为第三代王修的陵园面积达80亩,他瞅了瞅第二代王的陵园,感觉对不起曾祖父。第二代王陵墓建在明初,国力尚不强,陵园面积不大,爸爸的陵园怎么能比儿子小?第五代王把第二代王的陵园围墙拆了重修,扩大的围墙被第四代王陵挡住。没办法,他索性修了一堵更长的围墙,把两代靖江王陵都框了进去。面对这样的无奈之举,大明天子法外开恩,没有追究这个超大陵园的超标之罪。
B
不明庞大建筑令人震惊
藩王的坟墓该怎么修,陵园里有些什么建筑,明代的礼数规定得清清楚楚。三年里,一组庞大的不明建筑震惊着曾祥忠。这组建筑紧挨着陵园围墙,在陵区之外。这样的建筑群在几代靖江王的陵区都被发现,大的超过6000平方米。在当代,四五百平方米的独栋别墅就是豪宅,6000平方米的明代大宅子被围墙围住,有大门、中门、内门等几道门,一进大门就是个几百平米的花园。就像大户人家几代人聚居的宅子,中轴线的房屋穿过一重又一重,最多有三重,在主建筑两侧还有两排厢房。这6000平方米的地皮上,房屋数目可能达20间左右。
考古队在宅子的遗址上发现了舂米用的石臼,几垄备用来修缮房屋的瓦片,有地下排水沟,还有蓄水池。种种证据显示,这是一处长期有人居住的宅子。谁会住在陵区里?谁能在陵区里盖这么大的院落?当然只有靖江王自己。普通百姓,莫说在陵区盖房子,连靠近都难,在整个明朝,陵园有上千兵士护卫。藩王去世,继位的藩王要守丧,守丧用得着盖这么大的房子吗?守丧的时间有这么长吗?
解释历史的谜团要从明代独特的藩王制度说起。明成祖朱棣本是驻守北京的燕王,建文帝执政时他起兵造反,夺取了皇位。生怕后世有藩王照葫芦画瓢,他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苛的藩王制度。驻守各地的藩王和他的宗亲不能做官,不能考功名,不能做生意,不能做工匠,不能上战场。比这更可怕的是,藩王的活动半径只能在王府,连桂林城都不能逛。据考证,靖江王府面积275亩,虽说不算小,但让一个藩王从生到死都待在这么大空间里,形同囚徒。因而明代的封藩制度又叫藩禁。
靖江王们对逃出王府有多渴望?有一位王爷半夜换上道士衣服,偷偷溜出了王府,被官府抓了回来,报告天子,被严厉斥责,差点保不住王位。王府里的女人长年见不到外人,好奇世上的人都是怎么生活。
第五代靖江王召戏班进府,夫人们隔着帘子看稀奇。就是这样的与外界接触,王爷竟然被举报,遭到天子申斥。
藩王们出王府唯一的理由就是祭祖、守孝。于是,陵区成为靖江王最希望去的地方,尧山在明代是荒郊,对藩王人身自由的控制比桂林城弱,王爷们能在陵区周边走一走,呼吸下自由的空气。各位靖江王找各种借口在陵区多待些日子,建在陵园里的大宅子,名为替祖先守灵之用,实际上很可能是靖江王唯一可以享受的别墅。既然想长住,当然要修得尽可能大一些,豪华一些。
C
地宫凄美祭文记王府“宫斗”
第八代靖江王人称恭惠王,他的陵墓看上去中规中矩。考古人在埋葬他和王妃的地宫里发现了四千字的长文,这篇祭奠王妃的文字出自恭惠王朱邦苧之手。四千字一气呵成,工整对仗,文采飞扬。
曾祥忠曾多次通读这篇美文,他说,朱邦苧自言是在“肝肠摧裂,神思荒乱”的情况下“抆泪信笔,聊以志予之痛,而不暇计其言之文与不文也”。文字的安排,全依感情的需要,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和揪人心脾的感情氛围,这是真情流露所带来的效果。
文字里,不仅有类似唐明皇和杨贵妃那样生死分离的难得帝王家爱情,还有类似《甄嬛传》那样的宫斗戏码。王妃滕氏是靖江王正室,乃桂林本地官宦家的女子,恭惠王用一切美好辞藻形容自己的爱妻,说她“诚顺弥笃”、侍王 “临厨躬视”。后入宫的刘氏是侧室,争宠吃醋,为了争夺爱情不择手段。两人多次发生冲突,王妃都一再忍让。某日,被王爷称作“悍妇”的刘氏再度争宠惹事,王妃好心协调解决,但是悍妇“吹求龌龊不绝”,“妃遭妒,含气无言。至二十日夜子时终世。”
就像《甄嬛传》里雍正帝痛恨宫斗里不择手段的皇后一样,朱邦苧也在祭文里哀号,“以请天谴殛此悍逆”。
D
陵墓藏明朝政经生态“密码”
陵墓里暗藏可供有心人解读的明王朝政经生态“密码”。11座靖江王陵,第一座陵墓只有5对石像生,第二座是7对,之后变成11对,最重石像生超过10吨。曾祥忠说,石像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明王朝经过初期的创业后渐入佳境。
但明代中叶之后,靖江王陵的面积锐减,从50亩、30亩,直到第12任靖江王的9亩。陵园越小,花钱越少,明王朝为啥在藩王陵墓上省钱?曾祥忠说,第一代靖江王是9个人来到桂林,繁衍两百年,到了明代末年的万历年间,靖江王家族变成3000人。养这么多不劳动、不打仗、不参政的寄生虫,最高峰时穷尽广西的财力也无法供给。有历史学者认为,明朝的灭亡缘于政府财政破产,而吃垮财政的除了连绵不断的天灾就是这群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的皇家宗室。
财力窘迫,明末的政治腐朽也让人吃惊。第12任靖江王墓雕刻石像生的石材竟然是槟榔石。这种石头产自桂林当地,石质脆,易风化,在民间也只用来铺路。这时大明王朝虽说风雨飘摇,但不至于比老百姓都穷吧?曾祥忠说,是谁偷偷把石料换成了槟榔石,这当中吃了多少回扣,堂堂藩王陵园的仪仗队建筑都敢捣鬼,明朝官场乱成了什么样子?
■新闻附件
靖江王陵
靖江王是明太祖朱元璋首批分封的10个藩王之一,也是明朝唯一一脉非帝系的本家朱姓藩王。靖江王国从洪武三年(1370年)始封到清顺治七年(1650年)亡国,共存世280年,传11世,历14任王,成为明代藩王中延续时间最长、传位人数最多的一脉。除了被贬为庶人的第一任靖江王朱守谦,废王朱亨嘉和末王朱亨歅(yīn)外,其余11位靖江王均在桂林建有陵寝,俗称“靖江王十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