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湖北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考古新发现填补矿冶史空白

2015/2/12 11:50:10 点击数: 【字体:

    本报武汉2月6日电(记者夏静 光明网记者张晶 通讯员连红、席奇峰)日前,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对其2014年度的考古成果进行验收并进行学术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四方塘遗址发现的冶炼遗迹、墓葬等,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来乃至整个中国矿冶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矿冶考古的空白。

    四方塘遗址是2012年专家在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选址时发现的。它的东、南、西三面被山冈环抱,中部为冶炼遗址区,东南为墓葬区,尘封于高低不一的梯田耕土下。经过两年多的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发现了春秋和西汉炼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春秋时期墓葬区等,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38座春秋时期墓葬,是此次考古工作最大的亮点之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介绍,墓葬区与之前铜绿山发现的采矿和冶炼遗址一起,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代矿冶生业体系,有助于研究和展示古代矿冶生产流程和产业链。

    从已清理的30座墓葬中,出土了铜、玉、陶制文物及铁矿石共计56件,多数为首次发现。陈树祥说,春秋时期铜绿山的生产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楚人是管理者,越人和吴人主要干采矿、冶炼的体力活。

    墓葬中不一样的葬俗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墓葬,有的将陶器有意打破,下葬时将部分残器分别放置在棺盖上北侧或棺内;有的则将陶器、矿石分别放置于边龛中。随葬青铜武器、工具和玉器的墓均不随葬陶器。这种葬俗既暗示了墓主人为不同民族,又显示了生前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墓葬及出土物既有显著的楚文化特征,同时吴越等地方文化因素十分明显,与楚文化中心区域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

    墓地的发现,为解开春秋时期铜绿山的国属及采矿、冶炼生产者民族、职业身份等谜团提供了科学依据。

    考古人员还在遗址上发现了东周冶铜遗迹、春秋时期和西汉冶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遗迹,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冶金水平,填补了本地区炉子类别的空白。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