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哈尔滨2月10日电 (记者 倪子牮)牡丹江市政府10日正式对外发布,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
靺鞨绣的刺绣技法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渤海国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史称“海东盛国”,手工业与刺绣业十分发达。靺鞨绣作为渤海国“国宝”,除与内陆的官私贸易外,与日本等邻国同样有贸易往来。而满族起源于靺鞨,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满族古刺绣法,流传至今。
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向记者介绍,在经过1300多年凝练后,渤海靺鞨绣从传承到开发已融入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山地文化。与中原地区流传的苏绣细腻如水、小家碧玉的风格比较,靺鞨刺绣色彩艳丽、大气磅礴、把东北人那种粗犷豪放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艳玲说,她在学习继承传统靺鞨绣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摄影技术与传统的东北三角针技术融合在一起。绣娘们“需要把图案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不同的感觉去诠释作品”。据了解,在优秀的绣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图案就有可能要用到几十种颜色,来制造出画面淡进淡出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孙艳玲学习传承靺鞨绣前,渤海靺鞨绣曾经一度濒临失传的境地。目前在牡丹江市已有超过5000名绣娘掌握这项技法,并创造了7000余万元人民币的社会财富。
孙艳玲介绍说,今年6月她将赴意大利参加米兰世博会。作为一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届时孙艳玲会将中国这项“指尖上的艺术”展示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