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撒网的渔民、岸边自由的小鹿和翩翩起舞的赫哲族少女,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赫哲族生活画卷。就在这时,恶魔出现了,灾难随之降临了……1月30日,由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和黑龙江省望奎县文广新局联合推出,由望奎县文化馆皮影队演出的原创赫哲族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在哈尔滨首演成功。该剧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与皮影戏相结合,讲述了主人公西温莫日根历经苦难,带领乡亲们最终重建家园的故事。
伊玛堪说唱是赫哲族特有的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2011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龙江省“望奎皮影戏”与其他十省共同申报的中国皮影戏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3年召开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学术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提出了将伊玛堪说唱与皮影戏这两种古老艺术有机结合,创作新的剧目的建议,《西温莫日根》由此应运而生。
该剧由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完成剧本创作和艺术设计,国家一级编剧谭博担任编剧,并与苏君喜共同执导。“大多数观众对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了解很少,而望奎皮影戏老艺人们更习惯于演传统古装戏,这不仅束缚了皮影戏的发展,也流失了许多观众。我们在创作中充分尊重传统的赫哲族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在戏曲结构、唱腔作曲、影人雕刻上,发挥皮影戏和伊玛堪说唱各自的艺术本体特征。同时有意识地将蒙太奇等电影艺术元素与皮影戏结合,并大胆使用现代灯光设备,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丰富和拓展皮影的表现力,使这两种优秀的传统艺术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谭博说。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亚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活态传承,精湛技艺在展现的过程中固守着文化精神的内核。保持非遗项目真实形态的再生活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该剧的创作和排练始终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注重保持伊玛堪说唱和皮影戏艺术本体和形式的本真性,仅在有限范围内,根据时代要求和当下观众的审美进行适度和适当的创新。
“《西温莫日根》的灯光、唱腔、影人服饰都与以往的皮影戏有很大不同。”演出现场,一位来自内蒙古的70多岁的老人说。看着皮影戏长大的他,也深深地折服于这种精彩演绎。一位小学生则表示,原来赫哲族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有着这么动人的故事!
《西温莫日根》的创排邀请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明新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葛玉霞录制说唱,并在唱腔设计和音乐创作上,挖掘、整理和提炼了望奎皮影戏“江北派”影腔精髓。望奎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谷宝珍也亲自指导,并由望奎民间皮影艺人马万里雕刻影人。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多次深入赫哲族聚居区,向吴明新、民间艺人付占祥等征求意见。吴明新表示:“用皮影戏演赫哲族故事,借助皮影艺术的优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和伊玛堪。”谷宝珍和老艺人们则认为,结合剧目创作是皮影戏保护和传承的一次良好契机。此剧的走向市场,为皮影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表示,《西温莫日根》的演出,对于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接续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让世界非遗之珠走进人们视野,具有极大的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在光影流转、舞台转换中打通古今,让观众领略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丰厚情怀,感受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和皮影戏的非凡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