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曦/图 胡克非/文
周六凌晨4点,北京的冬日格外寒冷,平日里堵得像停车场一般的马路上几乎没有车经过,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之中,偶尔几声鸟叫划破长空。而在潘家园的市场里,已经是人声鼎沸,海市蜃楼般的庞大旺市正在这个时间开放。潘家园的市场据说开始于清末民初,一些满清遗老遗少家道衰败后,靠变卖祖宗遗珍过活。由于面子拉不下来,为躲避熟人,他们来到潘家园偷偷捧着古董文玩站街。时间定在大清早就是因为这时候管理不严,一些来路不明的物件比较容易脱手。
眼下,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至此,丝毫不在乎现在的时间才是凌晨,每周末都是如此,摸黑打着手电,一捆捆或是一包包的文玩以批发价出手,当然,借着夜色鱼龙混杂,没个好眼力兜里的钞票换来的也可能是假货、残次品。近年来的文玩热潮,使得这里每周的交易量都令人吃惊,手串、宝石、玉器、瓷片从全国各地被搜罗至此,再被商人们重新销往全国各地。
大部分人没有逛过清晨的鬼市,却熟悉“潘家园”这个名字,这可能来自很多人提到的丰富收获,给人一种潘家园是一个便宜捡漏儿的地方,是文玩的慈善批发点。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以前也许有过这种故事或者事故,现在如果还有的话,那是对玩家眼光的一种侮辱。不过,你还是有机会的,只要你怀有比较宽松得趣的心态,持有散心怀旧的步态,你自然会有心情上的收获。或者,假以时日,也会有价值上的满足。
与潘家园的市场不同,附近随处可见的古玩城都是精英雅集。几层楼更像是一座精神歌剧院,这里没有潘家园的喧闹与如潮的人流,来这里的人是运用专业内力在交流,在互相取悦的,在外界看来他们说的简直是江湖黑话。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东亚瓷器的店家,他可以从高丽和你侃到金三胖;可以找到西域特色的店铺,店家拿着彩色琉璃珠子和你重温丝绸之路;你甚至可以和高人探讨云锦的经纬问题,欣赏缂丝与织锦的美感;即便是简单的葫芦、核桃,都会引出一连串物件背后的故事。是这些或新或老的物件,拉近了我们和曾经的联系,让我们对神秘的过往不仅仅来自穿越电视剧中的回忆。当然,这些美好的事情多数是来自钱包没有打开的时候。
早年读书人书房里的物件,蜕变成了文化人手中的把玩件,再加上各项的带有传统色彩的文化寓意后成为了文玩,说白了,其实就是大人的玩具。在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开始思考怎么“玩”,而这文玩便迅速成为了全国大人们追捧的对象。
慢慢的,人们脖子上俗气的贵金属被各种赏心悦目的果核珠子、翡翠玉石、珊瑚玛瑙所取代。原本手腕上的欧米茄、劳力士也变成了橄榄核、蜜蜡等手串。在艺术审美趣味日趋世俗化的当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倒朝着艺术化发展了。
既然是流行就必然会衰败,如今的文玩热也给今后的文玩冷开了头,当然,人们玩心不会消失,只不过现如今大把丢掉的金钱,是否还能换成等比价值的物件,可就难讲了。其实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玩都是一样,不见得有多贵或者多稀有,玩得快乐,如果从玩中都不能获得快乐,那还玩什么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