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南京最早的市中心在哪儿吗?明朝为什么大费周折填湖建宫?昨天,南京市规划局“晒”出了8张南京不同时期的城市地图,讲述了“地图中的南京变迁”。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来解读地图背后的故事。见习记者 赵书伶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项凤华 赵丹丹
南京最早宫城位置在新街口
这次南京市规划局晒出的地图一共8张,从东吴一直到现在的南京。
从最早的《孙吴都建业图》上可以看到,南京最早是以太初宫为中心,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象”原理进行规划。在东吴兴旺时期,建业都城人口达到约30万人。
那么太初宫到底在今天南京的哪里?考古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说,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基本确定,太初宫的位置就在新街口以南,接近洪武路一带的位置。
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薛冰说,南京城当时都没开发,很荒凉,太初宫是南京最早的建筑,后来毁于西晋。到了东晋建宫城,就以太初宫北边的仓城为坐标来建宫城,也就是后来的东晋和南朝的建康宫。
最早的“台城”在大行宫一带
现在南京人习惯叫鸡鸣寺旁的明城墙叫“台城”,其实那并不是南京最早的“台城”。现代快报记者在《东晋都建康图》上看到,东晋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的宫城——建康宫其实是最早的“台城”,它和东吴的宫城相比,内外两重城垣为核心,以京师城垣、外郭城三重(或四重)城垣相配合的“圈层式都城空间模式”。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正平表示,此前不少人认为,六朝的宫城在玄武湖以南,位于现在的东南大学、成贤街一带。不过,这一带基本上没发现关于六朝宫城的遗址遗物。相反,在大行宫以北区域则发现了关于六朝的遗物、遗迹。
王志高说,六朝宫城现在基本确定在大行宫以北到总统府,核心地区在南京图书馆到总统府这一带。其北界大约在今如意里、长江后街南侧一线,南界在今游府西街、文昌巷北侧一线,西界在今网巾市、邓府巷东侧一线,东界在今利济巷西侧一线。
明朝时,城市范围扩大6倍多
明朝时期,南京城的“地盘”扩大了不少。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刘正平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部攻占集庆路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公元1360年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的城池基础上,重新设计规划,并于1366年开始大规模建造新都城。都城周长扩至60余里,城市范围比元末扩大6倍之多。
而明朝时主城区与郊外的划分已经十分清晰。按功能分区,京城外有3个功能区,东部是陵墓区,南部为厩牧寺庙区,西部为市区外延区。明朝的南京,已经形成了很多专门的商市,比如在江东门外的江东市,这里聚集了米麦货物,在洪武门街口的北门桥市,为鸡鹅鱼菜聚集地,在旧内府西的内桥市,聚集着羊只牲口。
为不扰民,明朝时填湖建宫城
和之前的宫城不同,明故宫是在填埋燕雀湖的基础上建立的。据悉,中山门外北侧的前湖,也称燕雀湖,看起来不大,但这个湖和玄武湖曾经并称为古代南京的两大湖泊。
为何要填湖建宫城?王志高表示,当时明朝选择在燕雀湖建宫城有两种观点,一是“出于不扰民的考虑”。王志高解释说,因为老城南居民密集,民居太多,大量拆迁的话,成本太高。另外一个观点是,城东到钟山脚下,面积广阔,也没有多少建筑,便于大型建筑的规划和建造,适合建设宫城。
刘正平介绍,公元1366年,也就是明朝建国前两年,朱元璋下令修建宫城。经过勘探,燕雀湖附近成为首选。“燕雀湖是个洼地,在上面建宫城的话,地基松软,所以就要填湖。”由于湖广势低,填湖工程十分浩大,南京民间因此还有了“迁三山填燕雀”的传说。在打入无数密集的木桩、巨型条石和泥土石块后,燕雀湖大部分被填平。随后,朱元璋在上面盖起了宫城。
新闻链接
南京城名
经历过40多次更改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地名办了解到,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今天南京市内的建邺区区名,以及建邺路、秣陵路、白下路、金陵路、江宁路、集庆路、建康路、升州路的得名,都是源于南京的古称。
作为城邑,南京最古老的地名是越城,而南京第一个正式的称谓则是金陵,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置金陵邑。此后历经改朝换代,仅城市名称就有40多次更改,建制演变频繁,为国内罕见。
市地名办一名老专家表示,据考证,早在六朝时期,就有了“南京”(今南京)之名。而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于洪武元年(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并改应天府为南京。从那时起,“南京”这一称谓专指今天的南京,并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