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文化巡游 民艺致富花样多

2014/10/27 12:19:09 点击数: 【字体:

文化巡游 民艺致富花样多

福田影子戏 闫汇芳 摄影

文化巡游 民艺致富花样多

侗族纺线 闫汇芳 摄影

文化巡游 民艺致富花样多

五通农民作画 闫汇芳 摄影
文化巡游 民艺致富花样多

衡阳竹木雕作品 闫汇芳 摄影
 

    初秋,我走访了申报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地区,亲眼看到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文化事业突飞猛进,民间艺术不仅使群众生活多彩缤纷,更帮助农民文化致富。

    “家家能绣花,户户有绣品”是中国湘绣发源地沙坪的真实写照,长沙市沙坪街道刚上手的年轻绣娘,一个月工资就有近3000元。湘绣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丝线,绣制物象。沙坪湘绣文化广场内,湘绣博物馆、湘绣演艺中心、湘绣大师工作室等14家湘绣机构竞相争辉。

    在湖南省衡山县福田乡,大多数人都能哼上两句影子戏,红白喜事上,更是少不了唱皮影。“各位领导与来宾,耽误大家几分钟。参加文艺演出队,先赞家乡新农村……”福田乡的文艺舞台上,皮影戏大受欢迎。用布简单围成的棚架内,王冬林在前台边操作影型边唱,王雄民在后台边敲锣打鼓边唱,通过灯光透视显现人物,前后移动显示远近感,由演员操作、演唱来完成。68岁的王冬林,从事皮影演出50余年,是省级皮影传承人,他和王雄民搭戏,一年可演出200多场。福田乡乡长王燕介绍说,随着娱乐设备愈加先进,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皮影日渐衰落,皮影人才青黄不接,老艺人年事已高,传承是最大的问题。“7个皮影队共15人,最大的75岁,最小的50岁。传承不下来,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我带过的徒弟,因嫌学习过程慢,又没有钱拿,都中途罢工。”王冬林谈起传承问题激动万分。

    来到广西临桂县五通镇,每一条街都开有家庭式画坊,画坊里满墙都是画。画工都是本地农民,以画为业,或画花鸟牡丹,或画山水风光,或画梅兰竹菊,当地画院高校专家每月上门授课1-2次。“我以前在外打工,北京、上海、重庆都去过,现在回来画画,比在外打工赚的还多,又清闲。”李田次已回家画画两年多,他所在的画坊是蒋佳志开的。五通镇像蒋佳志这样专门从事绘画产业的就有1000多户,其中20人以上规模的画坊有60多家,农民书画已成为五通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我爸妈以前不画画,我上不了学;现在做完农活回来画画,我可以上学了。”五通镇小孩子的话语道出了书画对他们家庭的影响。五通农民画协会会长李玉成被称为“淹出来的画家”,1996年一场洪水把池塘淹没,不能种植蔬菜,他被迫到县城打工。“有一天下班看见有画家在桥头卖画,一幅画卖了100多块钱,想着如果自己能够卖画比打工还赚钱,就把工作辞了,拜桥头上一个卖画的为师学习画画。学了半个月画桂林山水,一幅卖了15元。”现如今,他的作品一平尺能卖1000元。

    民间艺术在乡间的沃土里自由生长,也需要在与外界的接触和碰撞中激发活力、吸取营养,才能有更大的生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4-10-2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