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东台“董永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8年 遗址达50多处

2014/10/24 11:57:29 点击数: 【字体:

东台“董永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8年 遗址达50多处

东台的董永七仙女雕塑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摄

  8年前,盐城东台市西溪古镇的“董永传说”, 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过程中,全国有20多个地方参与竞争,东台为何能脱颖而出?近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董永传说”传承人,首次向现代快报披露申遗成功细节。东台“董永传说”因故事集中完整、历代记载无间断、地名遗址最多、当地民间流传深远,获得评审专家认可。

  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东台西溪景区已打造成“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景点,利用旅游资源挖掘爱情、孝道的历史文化。

  实习生 王兰芳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现状:全国21地有“董永传说”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里的唱词,相信很多人都记得。戏曲讲述的董永传说,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传承久远,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爱情传奇,民间传说。全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与董永相沿而成的风俗传说,并且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在安徽黄山,该市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融入了《徽韵》演出中,整个场景美不胜收;江苏东台市,依托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爱情故事打造出了文化园,与西溪古镇景区遥相呼应,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董永传说到底发源于哪里?“该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不断演变。”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副教授郎净,多年潜心研究民俗文化,并著有《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董永传说》等书籍,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董永传说”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并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

  “许多地方都有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共21地。比如,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安徽省怀宁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仅有相关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郎净说,民间故事是不可复制的,大家各有特色。

  胜出:入选首批非遗在意料之中

  程可石是东台董永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东台“董永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撰稿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董永传说”传承人。2005年6月中旬,程可石接到了盐城市文化局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知。

  “我知道,我们肯定能从全国20多处的传说地中胜出。”今年60岁的程可石,长期从事东台董永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接到通知的第一刻,他便信心十足,从接到通知到所有的材料准备完好,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相信东台‘董永传说’一定会入选”。

  程可石的信心不是没有根据的。2002年10月26日,国家邮政总局在东台市西溪古镇举行了《董永与七仙女》小型张邮票首发式;2004年5月,江苏省文联、文化厅等部门联合开展江苏特色文化、民间艺术普查活动,对东台“董永传说”的汇报和历史材料收集工作给予了高度地赞赏。

  2006年5月份,国务院公布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东台“董永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与山西省万荣县、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董永传说”一起被列入其中。

  “知道‘董永传说’成功入选非遗还挺激动的,也觉得很庆幸。我们共报了‘董永传说’和‘东台发绣’两个项目,能成功一个已经很不错了。”据程可石回忆,评委都是国内知名的专家,“其实不紧张是假的”。

  记者注意到,8年前,东台“董永传说”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这样描述:董永传说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东台市西溪古镇的流传历史最为悠久,地名遗存最多。

  程可石告诉记者,从全国20多处董永传说地脱颖而出,东台“董永传说”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级非遗存在着很多偶然因素,“当然也是这些偶然导致了成功的必然”。

  记载:董永传说史料由来已久

  程可石认为,民间传说不可能空穴来风,一定有其原型,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东台民间流传广泛,这绝不仅仅是偶然。

  现代快报记者在东台西溪古镇采访时,当地村民绘声绘色地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从老辈人那里听来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董永故事从汉代到当代生生不息,历代记载从来没有间断过。”程可石告诉记者,东台董永传说不仅各种史料书籍都有记载,而且故事更为完整,高度集中,能独立成章,与全国的其他地方不相关联。

  据清嘉庆《东台县志》载:“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毕,道遇一妇人求为永妻,永与俱诣。钱主令织绢三百匹以偿,甫一月毕,辞永去曰:‘我天上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命我代为织绢。’言讫,凌空去。”

  经过大量的史料查阅,程可石发现,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西汉末年,文学家刘向编撰的《孝子图》,就有董永的记载。只是此书现已失传,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仅见唐《法苑珠林》和宋《太平御览》的引文:“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另外,三国时期,魏曹植在《灵芝篇》中也写了董永的故事。”程可石说,东晋史学家干宝把董永故事收在自己的《搜神记》里,干宝根据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整理,写成了《董永》篇。

  探访:董永传说遗址50多处

  地名遗存最多,是东台董永传说入选首批非遗的重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溪古镇一带的很多地名,都与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相关,地名遗迹多达53处,而村民们对身边的遗址并不陌生,大家都相信,董永就曾在自己的村庄生活过。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西溪南边的古丹阳村(现称东台市梁垛镇丁堡村),有一“董家垛”,据说为董永的出生地。在西溪北面有一个小村庄,叫“傅家舍”,据说是董永父亲替此处姓傅的地主干活时曾生活的村子,现在,村子里的人仍以傅姓为多,董永曾到大地主曹长老家当过雇工的“曹家大院”亦在附近。

  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东台市梁垛镇)。

  传说西溪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七仙女为帮助董永赎身而织300匹云锦,缫丝井就是她汲水缫丝处。”附近村民说。

  在距离西溪古镇南面五六里的梁垛镇董贤村,记者看到此处有一古祠,叫“董孝贤祠”,祠旁有一古墓,墓前有一石碑,碑上铭文:“汉孝子董讳永之墓”(现东台市梁垛镇董贤村内)。据村民说,这里是董永的埋骨之所,人们为了纪念董永,就叫它“董家埨”,后改为“董贤乡”、“董贤人民公社”、“董贤村”等。

  传承:300多人玩穿越扮“现代董永”

  “不知道谁更像董永?”今年七夕节晚,一个个打扮时髦的“现代董永”在东台西溪古镇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水上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才艺,活动还没正式开始,文化园就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董永们”精彩的表演一次次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2014东台西溪首届“董氏故里寻董永”形象代言人大型公益电视选拔活动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共吸引了盐城、海安、泰州等地300多名选手参赛。“董永是个大孝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要亲自见证‘当代董永’的产生。”东台市民顾先生期待已久。

  不光有才艺,如何理解“孝行”,是这次比赛的主要评判标准。“孝就是多陪父母,将他们时刻装在心里。”8号选手丁丁表示,虽然现在通讯很发达,但他依然坚持用写信方式告诉父母自己的思念。选手田野是本次比赛的亚军,作为东台本地人他从小受董永孝贤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孝就是一种责任,父母养育子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做子女的理应孝敬父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最终,冠军被来自泰州的选手获得。“举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给市民提供展示自己舞台的同时将我们东台特有的孝贤文化发扬光大。”让程可石高兴的是,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深刻地影响了西溪古镇百姓的生活,“在西溪,孝敬老人蔚然成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得到传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近年来,东台市在西溪古镇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两大主题,精心设计和建设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东台人文历史沉淀十分深厚,要不断加以发掘,用文化支撑旅游,用旅游传承文化,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东台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董永传说”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对东台民风的淳朴、孝贤文化的弘扬,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董永传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增添了西溪古镇的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现代快报(2014-10-2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