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浙江衢州:南孔圣地让儒学进寻常百姓家

2014/9/30 12:58:23 点击数: 【字体:

浙江衢州:南孔圣地让儒学进寻常百姓家

齐读《大同颂》廖峥艳摄

浙江衢州:南孔圣地让儒学进寻常百姓家

孔子塑像 王飞摄

    9月28日,南孔圣地浙江省衢州市以“凡人善举,共筑和谐”为公祭主题,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祭祀典礼。参祭团体除了社会各界贤达,还有近300名市民代表及两届衢州最美人物,与此同时,中国儒学馆、孔子青铜巨像、孔子碑林等也在当地一一揭幕,吸引市民纷纷前往观瞻。

    脚踏铺装规整的方弹石,眼观气派精致的门楼,手触古朴厚重的铜雕……走进衢州市区新建的儒学文化区,一股新颖别致的儒风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了800多年前。“文化区让人耳目一新,儒学与时代融为一体。”坐在孔子文化公园内石凳上休闲的老者们发出赞叹。

有血有肉深入民间

    孔氏南宗家庙是与山东曲阜孔庙并列的全国仅有的两所孔氏家庙之一。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和“全国首个休闲区”过程中,注重文化空间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利用,全面启动儒学文化区建设。

    2013年,占地40万平方米的儒学文化区建设拉开序幕,包含一山一庙一街一馆一雕像一碑林一市场等七项内容,通过新建中国儒学馆、孔子雕像,改造提升孔庙、孔子文化公园和周边道路、景观、商业等配套设施,着力为儒家文化的传承、拓展提供场所和载体。

    门楼、牌匾、灯笼,儒学文化区内,每处细节都透露出鲜明的儒学气息。循着马头墙、牛腿上的50多幅形态各异的孔子圣迹图,很容易让人读懂一个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的孔子。目前,除中国儒学馆明年布展完成外,其余建设均可在年内完工。

    专家认为,在衢州,南宗孔子后人从庙堂走向民间,繁荣了市井文化,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衢州百姓多受儒学熏陶,血脉里根植了诚信、仁爱、友善的因子。

    “孔子文化原是庄严、高雅的庙堂文化,必须把孔子请下来,变庙堂文化为大众文化,才能走向民间,走向大众。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每位游客都能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体验得到。”衢州市儒学文化区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衢州之所以致力于打造儒学文化区建设,就是要创设有效载体,把弘扬南孔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南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分有合唱“大同”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张锦秋领衔的设计团队,为儒学文化区规划、把脉,奠定了项目的高水准。全区划分为儒学、南孔、孔子和商业四块,彼此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

    中国儒学馆馆内收集了最为丰富的儒学典籍与文献资料,定期邀请国内外儒学专家前来交流,今后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与礼仪培训基地。儒学馆还担当着衢州“最美”教育实体化的功能,使最美精神与儒学文化完美结合。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是全国唯一有庙有人的家庙。“我赶上了一个大好时代。”76岁的孔子第75代嫡长孙、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祥楷说。穿现代人的服装,行现代人的礼仪,改“献三牲”为“献五谷”,改乐舞为朗诵《论语》章句,孔庙内新增展现“现代人”祭孔等内容,为儒学培养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为衢州城池的起源地,府山从唐至清便是衢州的府治所在。现在,府山公园又多了一个名字——孔子文化公园,着重体现孔子的厚重文化。绿树红花中,孔子雕像巍峨耸立,碑上的《论语》名句均出自各省著名书法家之笔。听闻南孔征集书法作品的消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一口答应,当即写下“见贤思齐”四个大字。

    “建设儒学文化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儒学文化研究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不仅在于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衢州‘南孔儒学’文化,还将传承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的文明精神,促进构建‘大同’社会。”衢州市儒学文化区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

有退有进产业转型

    儒学文化区建设逐步推进,记者发现,区内商业形态悄然发生了改变。古玩商家多了,文教培训机构来了,特色休闲餐饮、地方土特产店相继迁入。与文化相关的行业不断涌入,小旅馆、日用百货、服装等不适宜的商业自然退出。

    “走在街上,之前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不见了,拂面而来的文化新风令人神清气爽。”市民胡欣华说。

    城隍庙市场原以经营古玩、奇石、餐饮为主,门类杂糅,给人以脏、乱、差之感。通过业态提升改造,市场转变为与儒学文化区相配套的商业综合体,近30家文化旅游公司准备入驻,今后游客可玩、可购、可淘、可学。

    依托儒学文化基础,通过文化培训、商品交易、旅游观光等产业体系支撑,儒学文化区已成为衢州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地。“该区域历来是衢州的‘文化和经济心脏’,改造后个性和特色鲜明了,街区功能完善了,文化品位提升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区内新老商户连连点赞。

    这座新崛起的东南阙里处处活力无限。(本报浙江衢州9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邱耀国)

    链接

孔氏南迁

    在孔子死后大约一千六百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孔子第48代裔孙、袭封“衍圣公”的孔端友,带着孔子和亓官夫人的一对楷木像,率领族人辞别曲阜故土南迁,最终被南宋朝廷赐家于衢州。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仍然留在曲阜,这便是孔氏南北两宗的开始。公元1255年,宋理宗敕建衢州孔氏家庙,孔子后裔扎根此处繁衍生息,衢州逐渐成为孔氏的第二大聚居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800多年来,衢州孔氏家庙经三迁三建,并经历代十余次修葺。抗战时期,日军两次占领衢州,家庙中乐器、礼器被掳掠一空。1947年,国民政府曾拨款维修。1959年和1961年浙江省文化厅和衢县县政府曾拨款维修。1984年,衢州市政府拨款对家庙的主体建筑进行维修。1988年,衢州市政府再次拨款对家庙进行维修,并复建圣泽楼和修葺思鲁阁。2000年5月,衢州市人民政府主持复建的家庙西轴线与孔府竣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4-09-30)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