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拉面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首先是兰州拉面够不够资格申遗?其次是申遗成功对兰州拉面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再提申遗也不晚。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从这个定义来看,兰州拉面作为兰州极具地方特色和一定历史传统文化韵味的项目,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完全说得过去。但是,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的评审标准来看,却又存在很大疑问。因为该评审标准第六条明确规定: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面对兰州市满大街的牛肉面馆,还有成为城市标志的兰州拉面品牌,申请非遗确实有些勉强。
不过,在笔者看来,真正影响兰州牛肉面申遗的障碍还不是这些条条框框,而是兰州牛肉面的“名分”。现在兰州牛肉面已经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但是外地人对兰州牛肉面的认知却是“兰州拉面”。这真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在兰州这个发源地是没有人这么叫的。兰州拉面这个提法,实际上和青海化隆人冒名经营兰州牛肉面有很大关系,先走一步的化隆人打了一个擦边球,把兰州牛肉面改称兰州拉面而提前走向的全国,这让后知后觉的兰州人面对市场,不得不人云亦云、无可奈何。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其中拉面工艺只是其技艺和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失去了其他,仅仅强调一个拉面,是完全不能体现兰州牛肉面的精髓的。
至于为什么兰州牛肉面走向全国市场就变成了兰州拉面?根本的原因是当初的经营者面对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做出了口味上的妥协。虽然拉面这个基本特征没有变,但是在汤头、辅料乃至内容上都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造。从兰州牛肉面变身为兰州拉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以此为申遗项目,将面临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这显然是不符合申遗条件的。
如今,随着兰州城市形象的快速传播,正宗兰州牛肉面已经全面抢占各地市场,而兰州拉面这个似是而非的名称确实该改改了。作为兰州牛肉面的正宗传承,我们有责任来进行正本清源,打响兰州牛肉面的品牌保卫战,让兰州拉面这个“李鬼”无所遁形。名正则言顺,用兰州牛肉面这个堂堂名号来申遗,才是对兰州传统文化最好的弘扬,对牛肉面产业发展最好的品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