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贵州石阡存百年万寿宫 见证赣商入黔历史

2014/8/4 17:12:59 点击数: 【字体:

贵州石阡存百年万寿宫 见证赣商入黔历史

石阡县城内的万寿宫大门

贵州石阡存百年万寿宫 见证赣商入黔历史

万寿宫内的一处亭子

  ■核心提示

  行走在石阡县城内,可以看到宽阔的龙川河穿城而过。在河边不远处,便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一座建筑物——万寿宫。古老的气息,让万寿宫在周围的喧嚣中,显出一种别致的稳重。

  明清年间,石阡正是凭借着龙川河,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而万寿宫,则是那段繁荣商贸历史的见证。

  1

  两江之地 汇聚四方商旅

  石阡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兰光忠告诉记者,明朝年间实行土司制度,石阡是当时的军民长官司所在地。与直接由朝廷管辖的城市相比,石阡的时政环境较为开放,这让它的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发源石阡境内的龙川河贯穿县城,是乌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在古时,人们的贸易运输主要依赖水运,这让龙川河为石阡带来生机。

  兰光忠说,当时贵州人食用的盐多来自四川,所以来到石阡的重庆人(当时属四川)较多。商人将盐通过水路运到石阡,挑夫将其转运到数十公里外的镇远,从而进入贵州西部。这条通道为石阡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来自湖南、江西等地的商人,也经过沅江将物资运到镇远再转运石阡。石阡不仅成为连接贵州东西部的通道,也是当时龙川河流域内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石阡人的口音,是商人们为石阡带来的另一转变。直至今日,石阡当地人的口音接近于400多公里外的重庆。兰光忠解释说,那是明朝时石阡当地人与四川商人频繁接触后,习惯了重庆口音并延续至今。

  2

  江西商人 石阡抱团发展

  在石阡县城内离龙川河约200米远处,有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建筑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它的出现也得益于当时石阡良好的商业环境。

  明末清初,各省商人为保护自身利益,捐资修建同乡会会馆作议事之用。万寿宫,就是在外地的江西商人,为了让同地商人聚集起来而修的建筑。作为早期江西商帮的会馆,万寿宫分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是早期赣商的标志。

  据历史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88年),5名江西商人在石阡修建了万寿宫。它的正殿是庙宇风格,里面有江西商人供奉的神灵——道家人物许真君;每个房间内,用于隔火的木板被制成徽派建筑里特有的马头墙;戏楼上的八角形梁柱撑起重重屋檐,颇具皇室风格。不同的是,万寿宫选择黄色与绿色作主色调,而不敢使用皇家的御用色——红色。

  兰光忠说,对明朝时的石阡人来说,类似万寿宫的这种建筑较常见。那时商人们走南闯北,来到石阡也是各施所长,所以有些建筑比如万寿宫的风格,融合了众多元素。

  3

  商业繁华 石阡旧城扩大

  兰光忠还称,在商人们没来石阡前,石阡的城池只是建于一座小山上,里面住的多是权贵,百姓的房屋则建于城外的山脚下。明朝时,各方商旅来到石阡无法入城,于是,他们在山下建起大量房屋,打造出不亚于城池内的繁华景象。权贵们眼见如此,也慢慢走下山,并将城池扩大近一半的面积。

  石阡的繁华一直持续至清朝末年。兰光忠说,咸丰年间石阡建府,由朝廷直接管辖,严厉的政治环境是石阡繁华商业消失的预兆。清末年间,大量的匪患聚集起来打家劫舍,石阡境内富裕的商人在不得已之下,也就逐渐离开了。

  在现代社会,物资运输有了空运、铁路等更多选择,龙川河的水运作用在逐渐减弱。兰光忠说,尽管历史已过去,如今还是有不少四川人承袭上一辈的习惯,来到石阡做生意。而昔日的那些江西人,有的也已在石阡安家延续后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贵阳晚报(2014-08-0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