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南京专家:年内完成明清城墙“申遗”文本编制工作

2014/7/11 11:08:42 点击数: 【字体:

  中新网南京7月10日电 (记者 朱晓颖)“中国明清城墙”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已八年之久,如今仍在“申遗”路上苦苦排队等待,最新消息是,众多城市推举南京作为牵头“申遗”城市。10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苦等八年”之难,是现代文明投入与古典文明形态未站在同等高度——现代文明投入奇缺。

  贺云翱是此次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起草人、主持者。他表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要素,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经济发展必须达成高度“和解”,“中国明清城墙”既在“预备队”中,说明其古典文明形态是达标的,欠缺的是现代文明投入: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公众认知等。

  八年前,江苏南京、陕西西安、辽宁兴城等古城“打包”申报明清城墙项目,并顺利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申报“队伍”不断壮大,至2012年增至六省八地,包括: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襄阳城墙(湖北省襄阳市)、临海台州府城墙(浙江省临海市)、寿县城墙(安徽省寿县)、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安徽省凤阳县)等。至今年,广东肇庆、福建长汀、河北正定、河南开封也表达了加入申报城市的强烈意愿。

  贺云翱表示,中国排队“申遗”的项目很多、有40多个,“谁先成熟谁先得”;申报牵涉面之广,使其已不仅是一次专业行为,更为一场社会运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成员都在其中,在申报中需形成合力。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明清城墙的典型代表:有600年历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外廓城周长超过60公里。但申报上也存在诸多不足。

  贺云翱举例说,当下南京明城墙跨区分头管理,有文物、建设、园林、旅游等部门多个“婆婆”管,经费投入、专业人员不足,保护监测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这些问题都要完善”。

  对南京部分新建“假城墙”、“假城门”的质疑,他表示,只要达到可识别性、可逆性、尽量“原装”的要求,可基本满足申报条件,即:因倒塌而新修复的墙体、原有墙体能够肉眼识别,拆除重建时,不影响原有文物安全;没有一定必要性,尽量不修复,保持“原装”。

  他认为联合申报城市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建议分批申报,“先成熟的先报,条件不具备的后报、扩展原有项目。比如京杭大运河申遗时,有数百个预选点,但最后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只有58个点”。

  贺云翱表示,目前已完成申报文本编制工作量的60%,预计年内完成主要编制工作。但申报成功进度取决于每个城市进度,无法推断,也无定论,“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07-10)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