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不压桥遗产点立起了“中国大运河”石碑 摄/法制晚报记者 黑克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未来将如何保护?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召集大运河北京段各区县、相关部门,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培训。按照计划,平津闸等大运河4处遗址将启动修缮。今后,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将加密监测站点。
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北京已经启动对大运河其他遗产点的修缮,力争将剩余的38处遗产点陆续补充纳入世遗的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保护待遇。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使用单位,是目前大运河保护的最大难点。
措施
平津闸等四遗址将修缮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和漕运终点,北京此次共有两处河道、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申遗成功,文物部门的压力反而更大。”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表示,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段,要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严格做好保护工作;尚未列入的其他后续项目,要加强运河相关遗产的保护修缮,加大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的力度。
王玉伟透露,文物部门还将组织对海淀区黑龙潭及龙王庙、朝阳区平津闸、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等进行修缮,其中平津闸很快就会开工修缮,龙王庙等地的修缮方案正在审批。
大运河水质环境纳入监测
目前,大运河遗产管理、展示、监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文物部门也建立了监测平台。大运河沿线的各管理单位会每月按时将监测结果报告至所在区县文委。
“下一步在大运河遗产点监测上要继续推进加强。”王玉伟说,大运河北京段的监测点数量并不多,正在逐步建立,监测点也会加密,但加密到什么程度,需要做一个总体规划,也需要进一步跟各部门沟通。
据王玉伟介绍,水质、水流、水位、环境、水藻等都会纳入监测,“运河的水质是非常关键的,范围目前水务部门正在治理,明年水质可能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根据监测到的结果,相关部门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污染的该清理的清理,该补水的补水。”王玉伟说。
计划
38处遗产点有望继续申遗
北京市规划部门和文物研究所此前对大运河北京段进行过一次普查,实地走访了130处古迹。最终根据历史文献、相关文章及现场调研,将40处大运河遗产纳入保护规划。2013年,其中的13处遗产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悬挂标志。
此次申遗,本市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王玉伟表示,剩余的38处遗产点都将在加强修缮后重新考核,继续申遗并有望逐步纳入世遗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保护待遇。“未来,大运河沿线的建筑色调、形式,包括电线杆的飞线等都要协调一致。”
现场
5000平米古河道掀盖板
位于什刹海地区的东不压桥入选了大运河申请直接申报名单,是北京两个申遗点中的一个。昨天下午,《法制晚报》记者在这里看到,东不压桥底下的河道保护较好,原来的桥体已经没有,但能看出两个桥墩的基础形状,河道不宽,有四五米。
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该桥原来可能是一个大拱桥,因为底下要走船,“河道上的夯土,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保护一次。同时实现了摄像头实时监测,工作人员每天也会来巡视查看。”
王玉伟介绍,从民国七年至1956年,玉河逐渐断水被改为暗渠,最终被填埋,2006年北京市开始重新恢复玉河河道,东不压桥遗址也得以重见天日。东不压桥遗址往东约200米处是南玉河,目前文物部门已对该地区5000多平米的区域进行考古发掘。
他表示,南玉河考古完成后,考虑将东不压桥和南玉河的河道通水,但这一设想目前有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现在的水不是活水、不通水可能更有利于保护等,有专家也担心水会泡坏了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