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套代表性曲牌,诠释太原新老锣鼓人鼓声不停、鼓点不歇的情怀
5月27日,“太原锣鼓”影视资料摄制进入后期编辑阶段。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锣鼓演出摄制,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锣鼓抢救性影视资料录制一部分,由文化部和太原市财政出资,太原市500余名新老锣鼓人参与,3架机位,15名摄影人员,详尽拍摄纪录从古代社家鼓到传承创新的《龙城鼓韵》等7套代表性曲牌。
记者跟踪了现场录制全过程,感受到太原新老锣鼓人鼓槌在手里、在心头的信念,鼓声不停、鼓点不歇的情怀。
A大小家什对抗《社家鼓》亮相
摄制第一天,5月21日,太原永祚寺双塔脚下。
天蓝得像洗出来的,白头巾、对襟褂、敞口鞋,红鼓、金钹,太原锣鼓乐鼓王级大佬悉数到齐,一个个名头响当当,王宝灿、康宝堂、李建伟、高春明,鼓王们或蹲或坐,神情严肃,为历史和未来把关。
首拍曲牌《社家鼓》历史最为久远,曾失传三四十年,“大小家什对抗”是它的特色。开拍前,鼓王们大会小会研讨,艺术家康宝堂半个月时间,手把手教会了年轻人,既要打准鼓点节拍,更要演绎原汁原味的神和韵。
槌声起,镲音亮,徐缓时小桥流水,急骤如大浪奔腾。
这样的鼓点、阵容似曾相识,太原市鼓乐协会副主席王福生背转过身,抬手抹了把眼睛。是他牵头把一位位老艺人、老家什从太原城的旮旯里翻出来,老艺人境况不算好,零敲碎打挣顿饭钱,当大家凑一起“叉处叉处叉处处”开敲的时候,昏花的眼里含着泪花,那是2006年,月季花开的时候。
当年6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上,年过花甲的老鼓手们挥槌如雨,打飞了灰和土,打跑了白发和皱纹,打直了佝偻的腰身,打醒久旱的春雷,打得昨日重现,打得泪花四溅。
鼓王出山,谁与争锋。
2007年,太原锣鼓申报国家级非遗。王福生自掏腰包,和锣鼓老艺术家们一道准备申报所需要的材料、影像,老艺人们小心翼翼地提出,一辈子敲锣打鼓原来是有价值的,能不能给自己个说道。时任太原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福生全程策划组织,在太原市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太原市锣鼓老艺人艺术团。当年,评选出23位锣鼓艺术家,在龙潭公园授牌颁证。七八十岁的老汉,敲敲打打像个孩子,有人说要把牌子挂在家里最明显的地方,“让儿孙都知道我是个艺术家!”
2008年,太原锣鼓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太原市锣鼓艺术协会成立,归太原市文联领导。全国各省会城市文联下协会均为11个,独太原12个,多出的这个就是锣鼓协会,王福生任常务副主席。此时,太原市有两三万新老锣鼓人,大小队伍上百支。
老艺术家们宝刀不老,往来于各场演出或培训,时不时聚起来,进小饭店里喝口酒,AA制,每个人掏二三十块钱。王福生说到这儿,停了下来,再开口,哽咽了。
钟情太原锣鼓的人们脚步越来越快,一支支队伍在国家级舞台上挥槌夺金,步子越迈越远,北京、上海、台湾、美国、加拿大……
B三大流派指挥轮番上各自显风流
摄制第二天,太原晋祠。
58面大鼓,142面铙和钹,200位太原锣鼓界顶尖高手。晋祠大庙门前,合打双一二五、农村一二五、狗相咬、慢流水等传统曲牌。
人多,打好不容易,打得漂亮听得齐刷,指挥是关键。太原三大流派指挥大家轮番上庄,62岁冯连宝刚劲稳健,80岁王治太幽默诙谐,新一代44岁的年轻女将张爱仙英武洒脱、舒展大气。
鼓阵排开,令旗挥舞,鼓铙齐鸣,气势恢宏,似山河咆哮,如万马飞奔。
艳阳当空,排练录制一遍又一遍,张爱仙时不时招呼身边的“媒婆”——王治太,老汉儿翠绿绸褂滚红边,簇新,戴着假发套,胸垫得高高的,挥起小丝帕一摇一摆,做着调皮的怪相,没人会想到他年已八旬,老汉儿一再说“高兴,我不累,不热”,大红流苏耳坠晃花人眼。
现场负责人、太重鼓乐团团长李乃忠把手机掏出来又放回去,他一直犹豫要不要给王平华打电话,让他听听现场的鼓点。王平华,太原锣鼓的一杆旗。他是太原锣鼓的省级传承人。“太原锣鼓”得名于他,1978年,王平华四处奔走,苦心专研,将主要流行的7套曲谱整理收编成集,印发油印册,有了史上第一本《太原锣鼓》。现场录制的曲牌,几乎都有王平华创编的心血。听说录制抢救性影像资料时,他连说:“好,好,大好的事情!”可是,老人脑梗、心梗,家门都出不了,更到不了现场。
李乃忠一行人之前到家里看望,征求老鼓王的意见,病中的王平华老人颤巍巍地掏出一摞子太原锣鼓的原始资料,有的手写,有的油印,纸质泛黄,还有六七十年代的录相带、磁带,老人毕生心血全部赠送,李乃忠双手捧了过来。
这通电话还是没有拨出去,老人的心思,李乃忠懂得。
C千古绝响《急流水》槌如密雨声
摄制第三天,长风商务区。
这一天,5月23日,是太重鼓乐艺术团团员孙健、郭盼大喜的日子,此刻,两人都站在队伍里,等待摄制最后两个曲牌《龙城鼓韵》《急流水》。后排鼓手新娘子郭盼抬眼就能看见孙健健壮敏捷的身影。
“绛州鼓,威风锣,太原锣鼓耍大镲”之誉,镲是铙钹的俗称。孙健是铙钹手主力,时而腾跳,时而空翻,手中金铙上下旋飞、铮铮有音,随着鼓点忘情呐喊,8分钟下来,极耗体力。一曲完成,郭盼快步拿了瓶矿泉水,递给孙健。
5月23日的婚礼是今年春节前定下的,双方父母筹备得妥妥当当,改期还得赔酒店违约金。接到录制任务,小两口心硬得像石头一样,和父母“商量”婚礼延期。郭盼会说话:“这是我们的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问新娘子难过么,郭盼挽起孙健的胳膊,笑得甜蜜,仰着脸,不让记者看到眼里的泪水。
片场有一位走来走去的“蒙面人”李永勤,打扮成这样是因为紫外线过敏,连着在太阳底下暴晒,一脸红疹子,全身碰哪儿哪儿疼,“老传统在我们手里拿起来,再传给后代,艰巨也光荣。想一想,精神就有了。”
鼓槌箭在弦上,记者打开手机,点下录像键。《急流水》每分钟打击260下,频率之高,创造了全国锣鼓打击奇迹,是太原锣鼓夺金的杀手锏,更是太原锣鼓成就的千古绝响,目前太原有四五十人能打下来了。“停,先停下来。”远远一辆巡查车开来,两位胸卡显示商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态度客气又坚决。原来是场地手续提前没有办理好。鼓手们很意外,原地不动,保持“开战”前的姿态。几通电话往来,误会消除,录制顺利进行。
一槌下去,如一阵急雨轰天而降,槌如密雨,声震天地。久旱惊雷,瞬间润透大地,不过两分钟,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看呆了观众,看停了时间。录制完成,全场沸腾,队员们脸上全是水,有汗,还有泪。
D非遗抢救倾力倾心都只为传承
5月26日下午,太原市文广新局、太原锣鼓协会召开总结表彰会,为参与录制的太原重机鼓乐艺术团、太钢锣鼓艺术团、天音鼓乐艺术团颁奖,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锣鼓抢救性影视资料拍摄特别贡献奖”。
会上,74岁的山西鼓王王宝灿说,太原以至山西锣鼓界新老锣鼓人空前团结,队员们辛苦认真,专家学者把关严格,这不仅仅是一份实录,更是对各曲牌的一次规范。
大家说昨天已经过去了,下一步怎么办?大家说太原锣鼓华彩绽放,山西锣鼓怎么走?
总结表彰会开成了创作研讨会,会上王福生嗓门不小:“成立创作基金,我个人出3000块钱。”众人一愣,跟着鼓掌。
这是一次抢救性录制,是一场继往开来的录制。非遗抢救,倾力必活,非遗传承,倾心必成。华夏锣鼓声声不息:仓、仓、叉处、处处、叉处、处处……
○链接
太原锣鼓属村社“社火”的社鼓类。目前,最早的锣鼓曲牌“社家鼓”资料源于太原市南郊范家堡、古寨村、武家庄的民间社火锣鼓。现存较有名的套曲有7套。
太原锣鼓于2008年被正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录。成为太原人乃至山西人可喜可贺的一件大幸事。目前,太原锣鼓有国家、省级传承人3人,保护单位确定为 “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太原锣鼓这门古老而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从此受到了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从而彻底消除了太原民众担心其失传的多年忧虑。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部分,2013年,《太原锣鼓》一书正式出版;2014年,抢救性影像资料录制,被纳入太原市文化局2014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势必决一胜负。
所谓 “大小家什对打”,是指锣鼓队中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大家什为大鼓、大铙、大钹,大鼓为领奏,小家什为战鼓、马锣、二钹、铰子、手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