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名剧作家郭启宏先生在泉州观赏傀儡戏演出后,心情十分激动,回到北京,便在一家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绝艺启示录》的随笔,盛赞泉州傀儡戏的表演技艺是“中国一绝”。郭启宏先生在随笔中写道:“想想技艺在提线木偶表演中的重要性,便可推知技艺同样是中国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因其“唱念做打”各种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观众的艺术欣赏、审美情趣显然可以有所偏好,即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在傀儡戏演出中,观众的欣赏热点,却几乎无一例外地聚焦在一种称为“操弄”的表演技艺上。个中缘由,不言自明:傀儡毕竟是一种没有生命的偶人,唯有通过“操弄”的技艺手段使其“活”起来,这才具有某种假定性的生命形态。那么,这种通过间接操弄提线(悬丝)而使傀儡栩栩如生的神奇技艺,到底从何而来呢?泉州傀儡戏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剧种,它的表演奥秘是它独家拥有一套称作“基本线规”的传统操弄规程。泉州傀儡戏“基本线规”,历代以来一直都是傀儡戏“科班”进行口传身授的无形教材,自古秘而不宣,故一向鲜为人知,更无人做过任何文字记录。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文化主管部门倡导抢救传统艺术遗产的大背景下,才由张秀寅、王金坡两位名老演师分别口述、示范,编导吕文俊先生记录成稿。可幸这部记述资料,在十年动乱中逃过一劫,历经长达40年的尘封和沉寂,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和泉州市木偶剧团联手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校订、整理,并配置插图,编入《泉州传统戏曲丛书》(第14卷)正式出版。《基本线规》成书刊行,意味这一传统表演技艺已完成了从“口传”到“文传”的可喜跨越。在泉州傀儡戏的传承史上,这无异于矗立起一座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
二
泉州傀儡戏《基本线规》,在总结历代演师技艺积累和传承经验基础上,从傀儡形象结构、线位布局、提线(悬丝)配置到钩牌与理线规程的简明记述入手,着重对傀儡戏表演中的“鞠躬线”“入座线”“起立线”“官行线”“旦行线”“假行线”“倒行线”“三连线”“四连线”“步走线”“颠跋线”等20多个科目的表演动作流程逐一进行程式规范,同时对完成傀儡连续动作所必须运用的各种理线技巧也有比较精细、清晰的记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傀儡戏舞台上所有出神入化的精彩表演,几乎无一不是来自《基本线规》的技艺演绎。
在整部《基本线规》中,表现傀儡各种行走步态或与其相关的操弄规程,竟有10余个科目之多。能够灵活而多样地操弄傀儡足部抬举,使其惟妙惟肖地像由人表演的戏曲一样开步行走,可以说是泉州傀儡戏对中国傀儡艺术最为卓越的技艺贡献。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同类傀儡戏种,表现傀儡行走的技艺状态基本上是双脚不动,只用身体的动作表示出走路的样子。而泉州傀儡戏《基本线规》在表现傀儡各种行走步态上,无论表演程式之丰富、操弄技巧之灵活或者动作形态之生动,都是绝无仅有的。泉州傀儡可以做到按照行当类别,通过不同理线技巧和操弄规程,以各种不同步态,表现“人物”的不同年龄、身份、地位以至不同性格、境遇、情绪和心态。
在《基本线规》演绎中更以众多提线(悬丝)的巧妙搭配和各种理线技巧的综合运用作为技艺基础而详加记述。数百年来,泉州傀儡戏历经不断艺术积累,很早以前就把“勾线”“压线”“彙线”“过线”“夹线”“松线”“提线”“挑线”等10多种难度极高的理线技巧融汇于“基本线规”之中,使其彼此调适、互为贯通。由于每种单一理线技巧都只表现傀儡动作的单一形态,故“基本线规”的操弄规程,也就必然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理线技巧,以使傀儡行动过程的每一细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如果说整部《基本线规》在技艺演绎上还有更突出的表现特点,那就是对钩牌姿势的特别强调。作为傀儡“神经中枢”的系线工具——钩牌,它的操持方式和掌控姿势,都直接地影响傀儡头姿(视线)的表达。而准确驾驭傀儡头姿(视线)的关键就在于钩牌姿势。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技艺效果,《基本线规》在每个科目的操弄规程中都不厌其烦地对钩牌姿势详加记述。例如,“旦行线”中莲步的开步动作操弄,明确要求在挑起傀儡右脚线时,必须同时把“钩牌稍向右侧倾斜,使傀儡头部微向左转”;而在提起傀儡左脚线时,则同时要求必须把“钩牌稍向左侧倾斜,使傀儡头部微向右转”。泉州傀儡戏《基本线规》演绎过程对钩牌姿势的充分重视,反映了这一古老剧种在表演技艺上的高度成熟。
三
仔细阅读《基本线规》在表现傀儡各种步态上的详尽记述,便知道这一精妙绝伦的表演手段背后,蕴藏着何等出类拔萃的传统技艺精华,需要何等宏富深厚的传统技艺积淀。因为,这毕竟是一种可以让人感到惊诧而又匪夷所思的绝艺。正如《基本线规》一书在《编校后记》中所云:对于一种表演难度很高的传统技艺而言,文字记录毕竟只能粗略传达程式动作的连续流程,显然无法表现泉州傀儡那种充满神奇韵致的表演形态。面对这部闪烁灵慧之光的记述资料,诸如钩牌执掌、提线梳理等直接影响傀儡眼神、手势、身姿、步态韵律表现的无数细节,有时实在难以诉诸笔端。初学傀儡表演的人,除了借助这部记述资料(教材)引导外,更应通过具有实践经验的演师悉心示范、指导,再经多年刻苦练习,才能逐步掌握要领,学有所成。如果没有演师实践经验的“口传”指导并以“身授”方式示范,初学者只凭简略文字提示,最终在技艺上还是不得要领。时至今日,初学者唯有通过“文传”和“口传”的两相契合,再经多年的自我反复实践,才能学有所成;像泉州傀儡戏这种高难表演技艺,也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传承和播扬,并可望在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上,继续推动傀儡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黄文君(原标题:从口传到文传——泉州傀儡戏《基本线规》成书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