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鼓乐传承千年
据考证,朝阳县民间鼓乐始于辽代。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五指山上的辽代石塔就是证明,该塔身浮雕上刻有伎乐人物数名,各自呈现:吹笛箫、弹琵琶、打腰鼓、敲钹、击方响,姿态各异,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古代朝阳地区民间鼓乐的情况。其后,朝阳县民间古乐再度兴于明末清初,民国初期发展到鼎盛,民国后期开始渐衰。后因“文革”严重影响传统鼓乐艺术的传承,致使一些古老曲目濒临失传。
改革开放以后,朝阳县民间鼓乐才开始得以复苏,但是,由于“文革”的破坏,很多鼓乐老艺人受迫害,很多古老的曲谱相继失传,技艺也逐渐失传。目前,朝阳县的鼓乐班虽然有上百个,但是绝大多数鼓乐班没有得到传统鼓乐艺术的真传,再加上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这些鼓乐班已经“走样变形”,他们不会演奏传统曲目,只是吹奏一些现代流行歌曲或为二人转伴奏。
为保护朝阳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朝阳县民间鼓乐失传,近年来,朝阳县文化局不断加大对民间鼓乐的抢救和保护力度。研究发现:朝阳县民间鼓乐流行广泛、内容丰富、曲目众多、结构复杂,多用于秧歌伴奏、红白喜事和佛事演奏。是以唢呐笙管为主奏乐器,并配以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一种民族民间器乐,吹奏时或欢快激昂令人愉悦、或低沉婉转催人泪下,是当地百姓婚丧嫁娶和各种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
恢复古曲备受关注
尽管受“文革”影响,很多朝阳县民间鼓乐的古曲谱、技艺已逐渐失传。如朝阳市著名的王家鼓乐班,其祖上流传的许多老的手抄工尺谱本已丢失殆尽,现仅剩下一本。随着老艺人相继离世,许多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老曲谱“人亡曲绝”,鼓乐艺人也后继乏人。
但近几年,朝阳县在加大对民间鼓乐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始终不放弃对一些濒临失传的古老曲目进行搜集、挖掘、整理,恢复。很多朝阳县民间鼓乐艺人也从未放弃,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传承民间鼓乐。其中,以王绍勤和王甲坤为代表性传承人的王家鼓乐班最为闪亮。近年来,老艺人王绍勤不辞辛苦,在民间寻访老曲目,现已恢复多首已濒于失传的古曲目。近日,以王绍勤和王甲坤为代表性传承人的王家鼓乐班一行10人,代表辽西地区赶到沈阳、省非遗中心录制曲目,现场演奏20多首朝阳县民间鼓乐曲。其中如“大脑袋”“求雨”等曲目均属辽西独有。我省民乐专家均表示:第一次听到,激动万分。目前,朝阳县民间鼓乐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胡桂杰/李 冰/本报记者/张辉 文/摄(原标题:辽宁朝阳县发掘濒失传古乐 民间鼓乐已传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