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记者走进山西大同市广灵县,发现这里的剪纸文化氛围浓郁。
“小剪纸也能做出大名堂。”这个所谓的“大名堂”,在壶泉镇蕙花村支书王增荣看来,其实是一段以剪纸致富的故事。
蕙花民间艺术公司原是冶炼企业,2006年因经营艰难而转型专做剪纸产业。几年间,公司首创拥有知识产权的写实多层剪纸,大批作品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去年公司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小剪纸不仅救活一个企业,而且富了一方百姓。
拿起剪子,挣回票子,滋润富裕日子
“富裕日子就在自个儿手里。靠剪纸俺这几年盖了6间大正房,还有存款。”说起剪纸,交山乡西交山村52岁的农民王兴利满脸喜气和自豪。他家是剪纸世家,过去剪纸主要是为节庆婚嫁增添喜庆气氛,近年来竟然搞出了大名堂:全家三代7口人,6人都在弄剪操刀,一年收入10万多元。同时,还组织乡亲们成立了有24人参加的合作社,总收入超过30万元。
“如今剪纸值钱了,俺最大的订单已超过60万元。”55岁的村民王兴财得意地说,他是西交山村的剪纸大户,市场大,业务广,有了大单子,还招呼周围邻居一起来操刀剪,一起挣钱。
广灵县县委书记郭占宝介绍,交山乡有1000多农户都在搞剪纸,大大小小的剪纸合作社有50多家,人数超过1300人,每年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仅此人均就能增收1万多元。目前,全县从事剪纸艺术的农户有3000多户,每年户均收入6000多元,剪纸已成为富民产业。
想好点子,创新法子,开辟产业路子
走进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剪纸作品耀人眼目,既有民情风俗、雄山阔水、殿宇宝刹,又有经典名画长卷、领袖大师肖像。“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剪纸博物馆,共收藏展出各种流派风格的剪纸精品1600多幅。”解说员介绍。
广灵剪纸源远流长,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确定为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如何才能充分发掘剪纸艺术的价值?
县委县政府瞄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重点打造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几年来,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剪纸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公司、蕙花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公司、青红剪纸艺术公司等纷纷崛起。
郭占宝介绍,县里的剪纸产业战略已显见成效。各剪纸文化艺术公司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9个乡镇从事剪纸产业。今年上半年,以剪纸为主的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230万元,占全县GDP的4.5%。(原标题:俺的剪纸值钱了 山西广灵县做大剪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