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华夏文明的现代表达,《唐宫夜宴》为什么这样“火”

2021/2/22 21:15:10 点击数: 【字体:

  从去年河南省博物院考古盲盒到清明上河图沉浸式体验,再到今年出圈的河南春晚《唐宫夜宴》,都将古今融合打在大众审美点上,既高级又接地气。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仅16日单个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就累计千万次观看,相关话题数据也在持续增长。“河南春晚出圈”“河南春晚真中”等留言活跃在各大网站。

  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激发华人文化共鸣的根本

  文艺作品需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进行创作,优秀传统文化应通过好的文艺作品展示内核。春节晚会作为当前高度集中且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春节晚会好不好看取决于它集中的内容是否具有可看性,其内核和实质能不能引发人们的文化共鸣与自觉。

  “河南春晚之所以广受赞誉,其支撑点是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出彩河南的精神风貌,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启示,为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路径。”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说,河南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优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深挖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河南广播电视台负责人表示,作为河南省的省属主流媒体,河南广电始终把讲好‘黄河故事’作为内容生产的第一要务来抓。围绕这一大背景,导演组为2021年河南春晚确定了“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总基调,立足兼收并蓄五千年文明的“黄河文化”进行内容创作。

  作为创作者,也需要引导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地位、内容具备一定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好的文艺作品理应担负起唤醒观众文化自觉的责任。

  如《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以黄河文化、中原精神、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一组黄色、绿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乐俑为原点,对唐代服饰、色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

  更为出彩的是,《唐宫夜宴》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融于场景,舞者犹如穿行于古画之中,将观众代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彰显出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因而一些“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出现在评论和弹幕中,网友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更有不少人点赞其“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让民族艺术、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

  在英国伦敦的留学生陈柏君同学观看了《唐宫夜宴》后感慨颇多。他说,唐朝的服饰、服装、文化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非常强盛。但她的韩国同学却误认为唐装是韩国的,而且一直对此深信不疑。把《唐宫夜宴》发给同学,他才知道中国是包括唐装在内的唐文化的发源地。

  比利时华商时报主编姚伟女士是河南郑州人。当她看到《唐宫夜宴》时,非常震撼。她说,《唐宫夜宴》美在青春,美在真实,满眼都是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它是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的双重美。厚重的文化,滋养并触动了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与追求。

  “看了《唐宫夜宴》,激发我一个梦想,那就是我一定要到河南博物院去看看,尽情浏览厚重的黄河文化!”旅居加拿大多年的媒体人李娜说。

  用技术活化传统文化资源,带给观众视听盛宴

  如果说文化自信为《唐宫夜宴》《天地之中》注入了灵魂,技术赋能则让这场河南春晚变得活灵活现,成为炫酷年轻人可以get到的视觉盛宴。

  《唐宫夜宴》是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说,改编后的“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调整了时长,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尽量从电视包装的角度给这支舞的呈现效果加分。

  在技术传播方面,河南卫视春晚也采取了与传统电视类节目不同的做法。“2月10日晚,我们的电视直播是19点30分开始,而在快手上19点就开始直播。移动端比大屏端提前半小时开播,要放在以往,很少人敢这么干。”

  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看来,“移动端提前半小时开播”,正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主动适应新传播形势的改革思路。近年来,河南广电积极探索“守正创新、融合传播、移动优先、互通互联”发展道路,变传统电视媒体的“重装出击”为“轻装上阵”,在移动传播、媒体融合方面释放出强大活力。

  河南省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这个节目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乐佣、乐舞图动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正是高科技在河南春晚舞台的灵活运用,让一块地板、一个空间组成的传统舞台,升级成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更为立体的宇宙空间,打造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美术效果。同时,以现代电视晚会的综艺手法,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包装,将厚重文化轻松表达,古典文明时尚表达,用强烈的共情、共鸣感打动观众,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些视觉凸显的节目也是河南春晚做融媒体样态概念呈现的一次尝试。

  用艺术再现传统文化资源,契合人们精神诉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润泽万物生灵、亘古奔腾不息的文化之河。

  “我们认为,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更应当用多元素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河南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拿《唐宫夜宴》来说,当看到博物馆里极具特点的乐舞佣造型后,编导开始思考如何用艺术手法让唐代舞乐俑背后的历史“活起来”。最终确定14名女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进行呈现。

  不仅如此,穿着宇航服打太极的太极表演《天地之中》,国乐大师方锦龙吹响千年骨笛、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以及电声乐队合作的《国乐新春畅想曲》,都以融合古今的大气创作被网友PICK,盛赞为“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完美交融!”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唐宫夜宴》作为河南本土打造的作品,植根于河南厚重的黄河文化,又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呈现,这样的舞蹈作品并不多见。晚会融入太极八卦、宇宙星辰、飞天梦想以及我国的航天事业等元素,磅礴大气、气韵十足,通过细节将古人智慧和文化血脉之美传承至今,唤起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晚会节目还融入了“融媒体+”概念,放大了节目本身。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认为,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根脉。中华文化的基础就是黄河文化。中华文明探源,会上溯至夏、商、周。河南又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是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唐宫夜宴》这个节目,把传统的文化资源,以“现代表达”的形式呈现,完成了非常好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这些年也掀起了一股热潮,这说明,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兴趣的。但这些年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往往要么求高求雅,要么恶搞媚俗,没有找到面向大众的良好形式。

  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郑州市作协副主席八月天认为,舞蹈《唐宫夜宴》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正是人们精神诉求与中原人文精神、黄河文化之美的高度契合与共鸣。

  八月天表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黄河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渗透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渗透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渗透在黄河流域的风土民情,也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发现、挖掘、讴歌黄河文化之美,呈现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国故事”的拓展与补充。

  想到去年河南博物院打造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将盲盒概念与承载历史的文物结合起来。把青铜器、通鉴等“微缩文物”埋入土中,吸引年轻人去“挖文物”,就是用好用活文化资源的例证。

  面对厚重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条件下只有进行艺术表达和再现,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才能走进新生代的内心。而《唐宫夜宴》的成功是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条件下进行艺术再现的有功尝试。

  “河南春晚秉承认真对待文化的态度,将传统与技术,高雅与平白,庄重与俏皮结合其中。”在陈雷看来,2021河南春晚的基本原则是“华夏文明现代表达”,从古老厚重的宝贵文化中萃取我们想要表达的精华部分,以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展现一种鼎立潮头的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 见习记者 杜倩 通讯员 刘少乡)


 

责任编辑:admin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