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近日,某方姓资深制片人为导演吴天明遗作——电影《百鸟朝凤》排片下跪,请求院线多排片,引发舆论哗然。这一跪,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艺术电影处境的思考和关注。
站在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知名导演吴天明的这部遗作是一部良心之作。影片主角“唢呐王”焦三爷为了古老的唢呐艺术付出一生心血,他一心要传承下去的这门传统艺术却越来越被大众疏远,陷入即将消逝的边缘。该片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传统艺术坚守产生的真挚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像影片中落寞的唢呐艺术一样,《百鸟朝凤》在电影市场同样惨淡。虽然其在一些电影评分排行榜上具有高口碑,但全国不少院线每天只有1%的排片量,不得不面对票房萎靡的尴尬现实。《百鸟朝凤》在吴天明离世后,因缺少宣传发行费用等原因,搁置两年后才公映,令人唏嘘。
笔者认为,“跪求排片”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下跪“悲情牌”给《百鸟朝凤》带来了排片量的增加,上座率也有所提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艺片观众少、受排挤的尴尬局面。高口碑文艺片常常“一日游”或“一场游”司空见惯,严重挫伤文艺片电影人创作积极性。
“跪求排片”也进一步引发了文艺片该往何处去的问题。解决文艺片的发展出路,一要靠文艺片自身找到知音,要坚守艺术追求,注重市场营销,从题材与演员选择到后期宣传发行等,要扩大自身受众和粉丝;二要呼吁院线支持,院线在追求票房之余,兼顾文化责任,向文艺片创作者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致敬;三要靠政策扶持,通过资金补贴鼓励文艺片创作与宣传发行,推动解决文艺片投资难、票房低的问题,不妨扶持建设艺术电影院线,为文艺片创造更多放映和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