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医生,您是否知道,文物也需要“医生”。今天,就请您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近这些妙手回春,让老古董延年益寿、再焕青春的文物“医生”。
在洛阳市民俗博物馆里,一件件珍品令人流连忘返。从深埋地下,到几经辗转,再到呈现给游客,这些宝物要经过怎样的处理?
据介绍,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文物中,最令文物修复师头疼的就是有机物文物,因为它们极易损坏。比如绢类、纸类、木器类,每一件珍品都讲述着某个朝代某个时段的故事。如今,清晰的字迹就要出现在眼前,这一切都是文物修复师创造的奇迹。在洛阳市民俗博物馆的修复室,这些文物修复师默默地维护着我市的大量民俗类文物。
修复师历晓洁正在修复一张民国官契。“先要对这张官契进行登记,记录原始数据,之后便是展平除尘。”历晓洁介绍,“除尘后,淋上温水,可以增加韧度,也更容易清洗掉年久的污渍。”
淋完温水之后便可用针锥拨平卷曲的残缺处。“力道要恰到好处,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这个步骤是很关键的。”历晓洁说,要是手艺不精,极易造成文物的二次损坏。
经过整理清洗后,便可以涂抹糨糊,然后吸水上墙。吸水上墙其实就是用水将纸质文物粘在宣纸上,然后上墙推平,待其完全晾干后,才可以揭下来。这时经过裁剪,便可以正式对外展出了。
“文物修复,这份在外行眼里充满神秘感的工作,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和专注,我主要负责木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同为文物修复师的孙大川告诉记者,当一件件文物在自己手中重新焕发出光彩时,就如同一个个病人被治疗痊愈。”(原标题:探秘洛阳文物“医生” 巧治文物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