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漯河 >> 走进漯河 >> 漯河概况 >> 浏览漯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漯河文化概况

2013/4/10 16:51:58 点击数: 【字体:


    一、 考古与文物保护:

  1987年5月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9千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鹤类尺骨制作的七音骨笛,可以吹奏旋律,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1986年郾城郝家台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古城,对研究我国奴隶制的产生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编写了《漯河市文物志》、《漯河市文物分布图》、《漯河市建国以来文物工作大事记》、《漯河名胜》、《上下八千年》漯河文物画册,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1999年,我市出台了《漯河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之后,我们成立了漯河市文物勘探管理办公室,正式拉开了我市基建工程文物保护的帷幕,配合全市基本建设工程依法对各工程占地进行了文物调查与勘探,第一次将文物保护纳入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有力地保护了我市地下文物资源。1998年至今,我们从省文物局、市政府争取资金,先后对临颍“三绝碑” 、许慎墓、三晋乡祠大殿、郾城彼岸寺经幢等进行了维修,使我市地上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并且许慎墓、贾湖遗址、小商桥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制订了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墓园的保护方案。另外,近现代文物征集、贾湖遗址第七次发掘等工作也取得了喜人成绩。

  2006年底,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慎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正式组建,现有编制4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范辛铁路、兰郑长输油管道开展文物调查、勘探和参与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漯河市境内现已发现各类文物景点200余处.其中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3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填补空白,临颍县繁城回族镇、临颍县皇帝庙乡小商桥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三晋乡祠、许南阁祠、召陵区张氏祠堂、临颍小商桥、舞阳北舞渡当铺和彩牌楼被省文联核准,列入河南省首批古民居名单。现有各类馆藏文物5000余件,全部完成了一、二、三级品鉴定和建档工作,同时建立了馆藏文物数据库,拍摄文物1700多件(套),拍摄照片7125幅。

  为了更好的实施对文物的保护,政府和社会各界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对我市3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库房、设施进行了保护和维修,使我市现存的大多数名胜古迹得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还积极协调工商公安等部门狠抓打击破坏、走私等文物犯罪活动,多年来,全市公安部门移交涉案文物2000多件。迄今已连续17年实现文物安全年。

    二、文艺创作

    (1)文学创作。

  漯河市具有坚实的戏曲创作、演出实力。先后涌现出李伯良、陈解民等一批优秀剧作家和张三旺、赵吟秋等一批优秀戏曲演员。

  由剧作家李伯良创作的现代戏《岗九醒酒》,获第十五届中国戏曲电视剧展播金鹰奖二等奖、全国戏曲电视剧短剧二等奖。

  由国家一级编剧陈解民创作的《调查》、《特殊亲家》等4部剧作获全国奖项;有《莲贞酒楼》、《警笛声声》等8部作品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有《调查》、《人生路口》等三部戏剧作品晋京演出。另有《藏不住的白纱巾》、《成龙梦》等五部剧作分别由漯河市豫剧团、省豫剧三团、南街村文工团、新乡市豫剧团排演,参加了河南省二届、三届、四届、六届、七届戏剧大赛并获奖。其中小戏《调查》,荣获全国第11届“群星奖”金奖、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编剧奖。小戏《谁怕谁》获中国第11届“群星奖” 银奖。大型现代戏《特殊亲家》(合作)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后;又荣获中国戏曲第三届金三角交流演出一等奖及剧本创作奖。

  舞阳县文化局编剧谷培勋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凤鸣梧桐》在省群众馆举办的全省业余作者剧本创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大型现代戏《五福临门》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戏剧作者评奖中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1992年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大型现代戏《局长的儿媳妇》在河南省第六届剧本评奖中获三等奖。大型历史剧《舞阳侯》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戏剧作者评奖中荣获剧本创作二等奖。大型现代戏《黑灯笼红灯笼》在河南省第五届剧本评奖中获三等奖。

  由剧作家于富海创作大型历史剧《荣辱商贾》,由漯河市豫剧团排演,参加了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获铜奖。由于富海创作、漯河市豫剧团排演的的大型现代戏《白发亲娘》,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第七届民间戏剧节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及河南省文艺成果奖。由于富海创作、漯河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古装戏《巾国雄风》,荣获第十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新剧目奖。

  近几年来,漯河市豫剧团发展势头良好,连创佳绩。在《白发亲娘》中饰演主要角色的张三旺,荣获演出一等奖。在2006年河南省举办的青年演员大赛中,市豫剧团演员郭来喜荣获金奖。在2007年河南省举办的青年演员大赛中,市豫剧团演员李艳娜再次荣获金奖。另外,还有李金环、李宝季等演员在省里近几年举办的红梅奖和黄河戏剧奖中获奖。张长明在河南省第九届戏曲大赛中,音乐设计获一等奖。在全国第七届“映山红”戏剧节中获音乐设计一等奖,并获优秀乐手奖。2005年获河南省“文化先锋”称号。

  2004年,漯河豫剧团在北京政协礼堂演出,受到了首都观众的好评,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此外,我市还有郾城曲剧团、临颍豫剧团、临颍曲剧团、舞阳豫剧团等艺术团体,长年活跃在演出市场。

  这几年,群众自发的民营演出团体十分活跃。先后出现了自力豫剧团、宏泰曲剧团等一批艺术团体。尤其是银鸽艺术团(原“下岗职工艺术团”)是我市一支异军突起的民营剧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他们自编自演的大型现代戏《母女恩怨》在河南省首届民间戏剧节大赛中获金奖。自编自演的小戏《名牌》、《路》等六个小戏,参加了河南省第八届、九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并获得了二金二银二铜的成绩。艺术团创作排演的大型反邪教现代戏《生日》,在全省巡回演出160余场。自编自演的26个小戏、10余部大型现代戏被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及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制作成光碟对国内外发行。几年来,《党的生活》、《河南工人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电台、郑州文艺台等众多新闻媒体对艺术团做了专题报道,根据陈解民创办“下岗职工艺术团”的事迹制作的专题片《情缘》,获河南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2)影视艺术创作。由我市文艺工作者编剧并播出的电视剧、广播剧30多部。如南豫见编剧的8集电视连续剧《日出日落》、20集连续剧《生死较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李伯良编剧的戏曲电视剧《岗九醒酒》在省电视台播出并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市电视台录制的专题片《漯河——铺展绿色的城市》,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我市的城市建设成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陈解民创作的上下集电视剧《攀登脚手架的人》和《站起来》在河南电视台播出,广播剧《警笛声声》、《莲贞酒楼》分别获得河南省第三届和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八千里路云和月》获河南省“自强杯”广播剧本一等奖;《高高的脚手架》代表河南进京参加建国40周年广播剧交流播出。

  (3)书法、美术、摄影创作。近年来,不少美术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各类画展中频频入选、获奖。如韩慧君的《雪情》、《陕北行》,刘明智的《燥热的风影》,左国辉的《希声》等油画作品入选河南油画邀请赛;毛合民的《美人蕉》、《水仙》入选全国画院院长展;马明松的水粉画《老桥》、《等着》入选全国和河南水粉水彩画展并获奖。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陈文利的《一年好景》和王红岩的《静丝》双双入选第9届全国美展,其中年仅二十几岁的陈文利荣在本届全国美术大展中获奖,显示出我市的美术创作有了新的突破。摄影创作紧追时代,异军突起。其中解治国的《竞秀》、王长松的《东方母亲》和《大山的诉说》,侯峰的《动情》和《飞》、何全福的《日出红霞满沙澧》等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的摄影作品展中屡屡获奖。

  (4)音乐、舞蹈、曲艺连创佳绩。音乐创作成绩突出,王志学、李俊生联手创作的歌曲《祝福你,祖国的未来》、袁合金创作的《中国在歌唱》、牛涛创作的《走近好人》、吴书清、李中海合作的《中国旗帜》等歌曲分别在河南省第六届、第七届歌曲评奖中先后获得一、二等奖或优秀奖,《祝福你,祖国的未来》同时还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声乐和器乐表演方面,在北京国际合唱节中,漯河艺师“少女之声合唱团”获银奖,3515工厂老年合唱团获全国第二届老年合唱节铜奖;在第八届黄河之滨音乐周演出中,漯河艺师器乐曲《大唐六骏》、《欢乐的夜晚》分别获金、银奖。刘牧真等创作的舞蹈《沙河汉子》和《闹伞》在河南省第七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获舞蹈银奖,在舞蹈方面。

  (5)民间文艺继承创新焕发生机。长期在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故事被收集整理出版,如:《漯河民间文学》、《杨德怀民间故事精选》等。新编故事和故事文学创作极为活跃,廖新中连续出版两部新编故事集《中国现代名人家教故事》和《名人执法故事》;刘金涛有十几篇故事文学作品在《上海故事会》等刊物上发表。民间绘画是民间文艺的重要艺术形式,我市舞阳县的农民画在全省享有较高的声誉,武天举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曾获全国大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区划以来22年中,我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部(件),电视剧、电视片46部,戏剧35部,民间文艺作品集20余部,书法、美术、摄影入选省以上展出500余件,音乐、舞蹈、杂技、曲艺获得省以上奖项近200个。22年来,我市文艺工作者共获得40多项国家奖项,460多项省级奖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