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林徽因留下了一句箴言:“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谁能想到,这句话竟成为一句谶语。如今,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故居被毁掉了。经过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一再干预,有关部门处罚开发商50万元,并责令其恢复所拆除旧居建筑原状。即便恢复,不依然是“假古董”吗?
笔者春节过后由开封去上海小住,很想看看两位文学大家的故居。人已随鹤去,故居应犹在。两座故居相距不远:一处为徐志摩旧居(图①为徐志摩故居大门及门外的延安中路高架路),一处为张爱玲故居(图②)。从地图上看,两者之间仅700多米的距离。于是,兴冲冲地前往。
循着门牌号来到延安中路路南的913弄,见到一个镂花大铁门,锁着。从侧门走进去,右侧墙上便是一堵文化名人墙。上面有章太炎、徐志摩、陆小曼、泰戈尔、胡蝶等14位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的名字。笔者本来只想看看徐志摩,没想到与这么一群文人邂逅,喜不自禁。
著名诗人、作家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后曾搬到这里的一座上海滩老式石库门洋房居住。1929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再次光临上海时也居住于此。当年徐志摩、陆小曼的爱巢是一幢尖顶哥特式风格洋楼。楼下陈设简单,只作穿堂。新房设在二楼厢房前间,后小间为陆小曼的吸烟室,三楼是徐志摩的书斋。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正是在此诞生了鼎鼎大名的《爱眉小札》、《媚轩琐记》和《小曼日记》等。从1926年到1931年徐志摩去世,徐志摩人生的最后6年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眼前的院子里仍是一排一排的三层楼老式建筑,外墙已经粉刷,但老式楼房风骨依然。笔者找来找去,想走进徐志摩旧居,但毫无结果。笔者问院中一戴眼镜的居民后,方知上世纪90年代建造延安中路高架路时,徐志摩故居原址已被拆除。拍几张照片,离开此处,我耳边回响着徐志摩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很符合笔者当时的心境!
出门西行,再往北走,很快就来到了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这幢1932年建成的意大利式建筑,楼高7层,据说还有电梯。红遍上海滩的才女张爱玲和姑姑1939年住在51室,1942年搬到65室。在这里,张爱玲迎来了创作生涯的高峰期,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等。不仅如此,她在此期间还与曾任汪伪政权宣传部部长的胡兰成有了俗世爱情。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相爱到秘密结婚,被后世称为千古错恋。
网友们在博客里描述:“北墙上还留着昔日爱林登公寓考究的木质旧信箱,最下面一格的51号信箱是张爱玲的,上面放着一份晚报。走上六楼,左手便是张爱玲家的大门。墙上的涂料和门上的油漆虽然已剥落,但是不掩昔日的豪华。大她15岁的胡兰成第一次拜见张爱玲,吃了闭门羹。张爱玲通常不见生人,他只好从门缝下塞进了一张纸条。当时的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人也常揿响这门铃,以求得爱玲那炙手可热的文字。”一楼左边原是咖啡馆,张爱玲提到,常到这家咖啡馆里写作。日月如梭,过客匆匆,在此品一杯咖啡、读一读张爱玲的书,纵览遗落人间的千般姿彩,可以进行浓郁怀旧。
可眼前,除了1994年上海市政府挂上的“优秀历史建筑”牌子和门牌以外,一无所见。大楼临街的北侧小门关着,只有门外花坛里不知名的小花朵在开放,摇曳着一脸灿烂。中间的大门也关着,门上一张白纸,赫然印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8个字……当浪漫遭遇现实人生,笔者不知道说什么好。
1931年在上海离世的徐志摩,可能“悄悄地”到英国的康桥寻觅诗句了。而1995年孤独地瞑目于美国加州的张爱玲,是否会隔着时间和空间的长廊回望,或者轻轻推开虚掩的大门?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报界先驱林白水、京剧名角尚小云和余叔岩的故居,在北京早已荡然无存。荀慧生故居、果子巷的李万春“鸣春社”故居也被拆掉。北京米市胡同里,康有为曾在其故居中起草“公车上书”之“万言书”,如今,院里著名的“七树堂”仅剩一桩朽木,一侧房梁垮塌,房角成垃圾堆。整个大院挤进了30余户人家,通道只容一人通行。北半截胡同41号,原宣武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谭嗣同故居,现在也是一处大杂院。
按照国际上的文物保护理念,已经拆除的文物绝对不能再复建,应该作为遗址加以保护,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等。
北京知名文保人士何戍中说,文物之所以是文物,首先强调的是“文”,其次才是“物”。他到过很多看上去不错的重建名人故居,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处能让我感动”。
回到我们身边!开封是七朝古都,尤其是北宋,“汴京富丽天下无”。地球人都知道!但历史被黄沙尘封了。近代开封也有过辉煌,有过河南省省会的历史,难道就没有一些名人故居?有!但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四的人,实在寥寥。假如一个外地人站在街头问开封人一个问题:“开封有多少名人故居?”即便你是一个老开封,能说得出几处?
比如,位于我市刘家胡同1号院的刘青霞故居,去年已经修缮成为纪念馆,知道的人会多一些。冯玉祥在豫影响巨大,冯公馆在哪儿?
双龙巷西头路北,有两处毗邻院落,这就是门牌为63号与64号的杜孟模故居。杜孟模是谁?杞县人,数学家,教育家,1964年当选为河南省副省长。
电影《一九四二》中蒋介石在西安拜访过的大实业家张钫、曾任国民党河南省主席的刘峙、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先驱张登云的故宅也都在开封。位于龙亭区北太平街、住有5户人家的张登云故宅大院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大杂院,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多数房子已成了危房。
河南大学朱兆阳在硕士论文中指出:“开封既存的名人故居,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居保护状况基本较好,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居大多散落在街巷胡同,存在不同程度损坏的状况。这会使这座城市丧失某些珍贵的记忆。”
开封有一群具备文化使命感的文人,寻访旧迹、撰文以期引起人们注意。新闻媒体也一直在关注。文物保护部门尽管已经做过一些工作,但是名人故居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有些已被收为国有财产,有些仍是私有产权房。在保护过程中,产权性质复杂、维修资金短缺等问题,给名人故居的修缮、保养工作造成了困难。保护名人故居,不应仅仅是单体建筑的保护和保留,还应注重故居周边文化风貌、历史情境的再现。当前,在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开封名人故居保护凸现的问题就是故居周围环境的整治。由于周围环境整治涉及其他方利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面对众多可能陷入争议的历史建筑,如何保护开发才能治标又治本?专家认为,保护历史建筑已是社会的共识,眼下更需要法律对保护责任的确认和有效监督。化解开发与修缮的“两头难”,已是文化保护绕不开的一道坎,成为城市发展中考验政府智慧的新命题。这些年,为了营造名人效应、搞旅游开发,全国不少地方都去争什么名人故里、神话故事传说发生地,建造现代“古迹”,而现存的东西却不知道珍惜、维修。实在是糊涂啊!
作为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还是历史遗存。
3月13日,就在笔者搁笔之时,《生活报》传来好消息,位于济南南新街58号的老舍故居,被当地政府用400多万元收购了,此处已成为全国保留下来的第五处老舍故居。济南市文物局局长于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舍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老舍的故居确实应该好好加以保护。”下一步,该市文物部门要对老舍故居进行维修和保护利用,以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和旅游价值。这不但有利于老舍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也有利于提高济南的文化品位。
这是老舍故居之幸事、文化之大幸事!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文配图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