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无主之梨
据《元史·许衡传》记载,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长途行走,天气又热,大家口干舌燥。同行的人发现道路边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吃来解渴。只有许衡端坐在树下,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怎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在乡间凡遇丧葬婚嫁之事,一定遵照风俗礼仪办理,全乡人都深受感化。乡内的果树有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小孩经过时不多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后,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名利,以病辞谢。许衡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灵前痛哭,也有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的。
借《孟子》巧对答
据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古今谭概》所载,元代文学家虞集未成名之前,在许衡家里做门客。曾有几次,虞集因事午后外出,许衡多次找他未遇,有一天留下纸条说“夜夜出游,知虞公之不可谏”。意即每天晚上不回来,知道你虞公不是可以谏止的人。虞集回来看到后,挥笔对道:“时时来扰,何许子之不惮烦?”意即经常来打扰我,难道许先生不怕麻烦吗?在主宾两人的吟对中,“知虞公之不可谏”是《孟子·万章章句上》中的语句,而且暗合虞集的姓氏,而“何许子之不惮烦”出自《孟子·滕文公》,也恰合许衡的姓氏,两人都借用了儒家经典《孟子》的原句,体现了两位学者深厚的儒学功底和文人士大夫的幽默。爱才惜才的许衡随后把虞集推荐给朝廷,授大都(今北京)路儒学提举,后虞集成为著名的“元儒四家”、“元诗四家”之一。 廉永生【原标题:许衡逸事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