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新闻资讯 >> 浏览焦作

陈家沟的太极沧海

2014/12/29 9:21:52 点击数: 【字体:

 

    □□黄殿琴

    我的朋友杜德平(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说,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可以指引言行,所以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万人言,打万遍拳”。在2014年的“双十一”,带着这句话与对这句话的感悟,我踏进了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的地方。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为“陈家沟”。

    我惊喜地踏进了陈家沟——这个太极拳的发源地。

    陈家沟有着名不虚传的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是为纪念太极拳历代宗师所建,塑建有太极拳鼻祖陈王廷的铜像。这里有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学拳处。当我们来到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陈家沟实训基地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承人陈正雷、王西安已在此等候多时。欣赏武术大师的表演,饱览当代太极拳名师的风采,真个教人痛快淋漓。

    冲进纪念馆就直奔收有陈氏太极拳《大事记》的资料馆中。从1600年创始人陈王廷诞生,旋即翻到陈氏第十六代陈鑫写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序。其中言道:“始祖陈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陈家沟,转周身者教于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陈氏第十八代陈绩甫在他写的《陈氏太极拳入门总解》一书中讲到,在陈家沟西10华里处有一座叫清风岭的名山,多匪,常袭击掠夺村庄,苦于无法逮捕。早就精通太极拳的陈卜愤然而起,从村中招募数百人,亲率他们攻入贼窟,贼始荡平。此后,来学拳者日多,在村中设“武学社”,太极拳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于陈卜是否为太极拳创始人,考证家们持否定态度的居多。但考证家张唯中在《武坛》发表的《重振国术武艺,发扬中华文化》一文,引用了河北省高阳县传授长拳的李从吉的谈话:“我虽原籍河北省,但远祖与陈氏一族一样,都是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村的居民。据先祖们说,那个地方每到旧历正月会在庙前举行武术大会,颇为盛大。把祖传长拳的技法和姿势,与陈家沟十三势长拳和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的三十二势的图解等一一对照看,连名称都大多相同,可以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宋太祖长拳流传下来的。”唐豪、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中也指出,在1936年洪洞县出版的《忠义拳图稿本》一书中,其技法和名称都与陈家沟传下来的拳书相同。太极拳的发源地是陈家沟,而陈氏祖籍兴于山西,太极拳也脱胎于长拳,其实说到底都一样,他们都来自于中国古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他们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极拳的发展演变,成于陈王廷,传于陈长兴,后陈发科带太极拳进京,陈照奎扩大传拳,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则带着太极拳走出了国门。好一个——无极、太极演化出太极图、太极拳!亲眼看到陈正雷、王西安两位大师的演练,又突然令我感怀到杜德平习拳时的小友顾新说过的话:我每天都会抽空打拳,水平还差得远呢。可见功到自然成,功夫不到自然不成。太极拳属内家拳法,修炼人内力,调整内在气血运行,一日修炼一日功,日日可累积,武拳文练、文武兼备、内外兼修才是太极拳的基本内涵。

    我还了解到,太极拳有技击性和表演性两大属性。太极拳具有刚柔并济、松活弹抖、运化在腰、气归丹田、气贯四稍、身法端正、立身正中、不偏不倚、裆走下弧等特点。习练太极拳必须以德为本,充分理解静、净、敬的深刻含义。

    太极来自于无极,无极是太极之始。现如今,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多是缺少“静”。静是客观判断,分析明辨;静本义为明审,色彩分明,无污染无杂念。心静才能明理,水静方能鉴物。水止无波谓之静,心净脱尘谓之静,声停音息谓之静。习太极拳就是不断追求静的过程。

    太极拳之所以是拳中之王,源自它的理论基础是自然规律。运气十足不行,要十二足甚至更多,发力要留有余地,要有所控制,不能一发不可收拾,要与天地合一。太极是内在的功夫,“十年不出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练拳没有任何捷径,只有时间加汗水循环往复地坚持下来,拳才能有成。太极拳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走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那几天一直精心安排采风的焦作市旅游局局长赵卫星感慨:我们的拳师阎素杰,为了规范陈式太极拳,已经成立了王西安拳法研究会。焦作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建阳晃了晃手中的云台山矿泉水也感叹:喝着云台山的泉水,品着养生的四大怀药,跟着太极拳拳师学一学太极拳功夫,看着拳师身上散发出的气质与气韵,实在妙不可言。我调侃着:太极拳不是太极操,拳师可谓是在奔向从躯体锻炼的此岸到达心灵净化的彼岸呢!

    (作者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制片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12-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