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值投资,艺术品存在廿年后杰作变垃圾的风险。
近日,“靳尚谊与中国油画研究展”在东莞莞城美术馆举行。靳尚谊先生从艺六十余年来,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一次大型个展。这次却对莞城美术馆这个后起之秀青睐有加,把他的第二次大型个展带到了东莞。这是一个带着问题与研究的展览,呈现并梳理了解放后中国油画的几个关键节点,回答了在艺术市场异常火爆的今天,艺术家与艺术品凭什么获得历史与市场价值的肯定。(编者)
何为“硬通货”?
如今,在艺术品领域,大量的投资从增值快、风险大的当代艺术板块转移到了传统经典艺术板块,人们寻求稳健型艺术品。
在中国油画领域,哪些艺术家可以看成“硬通货”的代表?这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历史地位无人能撼;二、作品存量有限,相对稀缺;三、可自由流通和兑换。
中国油画起于400年前的岭南,从利玛窦、游文辉,再到郎世宁和关乔昌,直到近代的李铁夫,这些先辈的历史地位固然无可撼动,存量也极为有限,但大多数作品属于历史文物,在官方博物馆里安睡。自由流通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无法成为“硬通货”。
中国当代油画固然才俊辈出,市场活跃,但由于是“进行时态”,其价值如何,历史尚未来得及作出公正的评价。作为风险投资,这个区域确实合适;但作为以规避风险为主的保值投资,此领域存在廿年后杰作变垃圾的风险。
谁称得上“硬通货”?
中国油画中“硬通货”的代表人物,需要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的历史人物中去寻找。
徐悲鸿是一个。他老人家民国初年留法,尽得西人油画精髓;回国后压过推崇现代派的一干人等,独自获得民间和官方的一致支持,成为中国油画的正脉。其开山鼻祖的地位,无人能撼。徐悲鸿一生多产,但大多捐给国家,当年少量因迫于生计流散民间,成为藏家争抢的对象。徐悲鸿一生作品质量很高、流传有序,赝品容易被识别;真正做到童叟无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徐悲鸿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硬通货”的代表。
林风眠算不算?还不能算。且不说这位大师在二十世纪融汇中西的试验在二十一世纪国人对此的评价是否存在变数;大师作品的易仿性衍生出的真伪之辨,就足够让众多藏家心生犹豫了。
陈逸飞算不算?现在算,但二十年后就不一定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艺术家的历史地位不明确。在艺术风格和创新价值方面不容易被记住的艺术家,虽然有大藏家的力挺,但长期的高位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淡出公众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