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焦作市中站区政府投巨资在毗邻许园处,修建了占地430亩的许衡文化公园。
●许衡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焦作市倾力打造许衡文化核心品牌,不但修缮了许衡陵园,兴建了许衡广场、许衡文化公园,设立许衡街道办事处,命名许衡中学,还举办“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筹拍《大儒许衡》电视剧等。 ●为庆祝许衡诞辰800周年,2009年11月,焦作市举办的祭祖大典活动,再次将许衡文化品牌推向世界。
□东方今报记者殷晓章/文图
从祀曲阜孔庙
在焦作市,与许衡有关的遗迹,除了许园外,还有许衡祠。
许衡祠坐落在中站区许衡街道办李封二村,占地约4亩。许衡祠始建于元末明初,为朝廷表彰许衡敕建,后成为祭祀许衡的场所,现为“省保”单位。
许衡祠建筑也是红墙绿瓦,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刻着“鲁斋许夫子祠”字样的匾额,左右两个侧门上分别悬挂刻着“道德博洽”、“中立不倚”字样的匾额,取自大德元年成宗皇帝追封许衡“道德博洽谓之文、中立不倚谓之正”的诏书。大殿内供奉着一尊许衡的坐像,许衡身披黄袍,双手握朝笏,庄重威仪。
李封二村为许衡晚年的居住地,而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为许衡的出生地。现在的许岗村,许姓为村中大姓,大都是许衡次子许师逊的后裔。村中的许氏祠堂,为元大德七年(1303年),许衡的学生、新郑县令郑冲霄所建。
可惜的是,许氏祠堂毁于“文革”,但清雍正年间建立的“许鲁斋故里”碑保存尚好,这也是许衡出生地的一个有力佐证。
许衡去世后的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元仁宗诏命许衡从祀孔子庙廷。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有156人。这些先贤先儒原为画像,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
许衡的牌位,供奉在西庑内一座神龛中。红色木牌上,用黄字写着“先儒许子衡之神位”字样。
传扬汉学
200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一道辨析题。
题目的内容是:在元朝时,有一个叫许衡的人,盛夏行路,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
这个故事并非杜撰,《元史》对此有记载。
许衡祖籍焦作沁阳,公元1208年,许衡的父母为避战乱,迁居新郑城西辛店镇许岗村,第二年9月29日许衡生于许岗村。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铁蹄踏进新郑,23岁的许衡跟随众人逃难至途中,便发生了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许衡不同常人的道德操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许衡长大后,和其世代子孙著书论道,研习数理,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鲁斋学派,他与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合称为“南吴北许”。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荣盛认为,许衡最重要的历史业绩是传承程朱理学于北方,传扬汉学促进一统。“这位站在历史转口的赤诚君子,他为古代政治文化的传承豁亮了一道主题:他接通两宋以来的儒学道统,并通过对理学核心典籍的解读和传扬,将大一统时代的政治文化纳入理学的轨道上来”。
遗风
许衡不但是元代初期的一位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著有《鲁斋集》、《鲁斋心法》、《读易私言》等。其中,《许文正公遗书》被收入《四库全书》。
许衡一生写了不少诗作,主要体现出的是儒家传统的风世教化和言志抒情,格调清新自然,独具特色。
他的一些诗被收录在《元诗选》一卷中,“作者小传”中评论说:“先生开国大儒,不借以文章名世。然其古诗亦自成一家,近体时有秀句。”
此小传中列举他的诗歌名句有《登东城》中的“乱云随日下,荒草过堤平”,《秋晴》中的“云影水边去,雁行天际来”,《用吴行甫韵》中的“五亩桑麻舍前后,两行花竹路西东”等。
1276年时,许衡在朝中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时,到新郑迁双亲坟墓至焦作李封村,写下了“思却千思与万思,音容无复见当时。草窗夜静灯前教,蔬圃春深膝下嘻。将为百年供色养,岂期一日变生离?泰山为砺终磨尽,此恨绵绵未易衰”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