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花鼓戏原是广场街头的表演艺术,表演时,以草地为台,以一张芦席为表演区域。花鼓是一男一女对唱的一种艺术形式,两人一台戏。演员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充当各种行当,多种角色。演员的面部只着淡装。男演员身着短道袍,系白腰带及两片水裙,足登快靴,头戴围有黄色飘带的白毡帽,脸上用特制的转柱胡子卡于鼻下,手持一马鞭;女演员多数是身穿红绸上衣,绿缎子裤,脚穿彩鞋,腰束彩带,头戴红花,手中拿着红手巾。寺河花鼓有9腔18调。腔腔有别,调调不同。 每唱一调,就有一段锣鼓经。在锣鼓敲打之中,伴奏者常常根据剧情的需要,加一些“恩、呀、哪”的虚字,以衬托演员之腔和角色之情。1953年,焦作的寺河花鼓戏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民间歌舞会演,演出的《采茶灯》荣获二等奖。寺河花鼓开始只用锣鼓伴奏,近年来又配上管弦乐,增加了戏剧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