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据字意分析,“作”即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智力的煤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手工作坊。1913年英商公司开凿二十四号井时,曾挖出唐代“开元”(742年前)铜钱,说明早在1200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1976年市博物馆在庙河、寺河两村发祥两个古碑,也记有宋代在这里开煤窑、修窑神庙——老君庙。除煤窑以外,宋代烧制瓷器的窑业也很兴旺。据文献记载,宋代当阳峪(焦作偏东北四公里)就有当时已姓氏取名的。而古代已姓氏取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多有姓氏的记号。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原有姓焦姓,还在村里开办打铁作坊,因焦作作坊,后简称焦作。
此外,群众多年还有这样的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了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物,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储藏起来,这种枣果经过晒干胶酥可口,解决了人们的越冬口粮困难,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历代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使荒野变为大片良田,在生活中逐渐把“枣”字串读成“作”字,把“焦枣”称为“焦作”。
已有 0 条跟帖 |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