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济源

济源寻根文化研究

2013/5/20 15:53:07 点击数: 【字体:


    济源根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有创世文化之乡”的称号。从远古到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三国、秦汉等时代,都有深厚根文化的史载及言传。

    根据《三皇五帝时代》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大有教授考证:公元前7713年,伏羲女娲氏居华山牛鸠原枣香河。“后东行至王屋山济源始居。济水因名沇水;盘谷氏则居王屋山下盘谷川、盘谷山”。斯时,“女娲登王屋山,直达顶峰,设坛祭天,采五彩石,布五色石主于东西南北中成炼,以石主为时主。”后传“王屋山女娲补天”根始济源。《天下文明肇始三镇》公元前7712年,“伏羲之沁阳——辉县——磁山——登泰山观天下,封禅,遂命名天下三天三镇,西天西镇昆仑山,中天中镇王屋山……。”说明王屋山是人类创世测天建时之根。

    据史书记载,约公元前2500年前后,轩辕黄帝战蚩尤,平天下,置九州后,登王屋山天坛山祭天祈福,为天下人民增福平安。使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此王屋山有天下第一洞天、道教圣地、总仙宫之称号。省著名考古专家许顺湛说:“黄帝取丹决于王屋山”。唐代杜光庭记叙了黄帝在天坛山上祭天的经过。现在初中地理课本18页,记载黄帝战蚩尤军事路线经过王屋山。这些均说明王屋山是祭拜天地之根。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济源王屋山采药行医,培育、种植、研究、中草药的生长环境、时令、药性、主治,历时四十余年,在王屋山写下了万古不朽的中草药名著——《千金验方》一书。宋代的《济世》、明代的《本草纲目》、历代的祖传秘方及行之有效的“土草验方”多是来之世人尊称药王之神孙思邈的《千金验方》一书,《千金验方》是医药之根。

    另有“愚公移山”、“天仙配”、济水文化、20余个姓氏等发源地,形成独特的根文化,发挥巨大的作用。

    济源对根文化研究,则重于姓氏之根的文化研究。几年来,在省姓氏研究部门和省社科院及市文物局的指导下,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一点成绩。主要是:

    一、建立姓氏研究机构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2年3月28日,隶属于市文联。而后相继建立王、苗、原、陈姓四个研究分会和筹备建立邵、樊二姓的姓氏研究分会。全市姓氏研究人员80余名,多是离退休下来的老干部,有丰富的经验和组织能力及较高的文化造诣。并聘任中华姓氏学会常务付会长王大良及省姓氏学会的领导,市委、人大退下来的一些领导被聘为本会顾问。为姓氏文化研究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有丰富的姓氏发源资源

    对于根文化研究,济源则重于姓氏根文化的研究工作。由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都有姓氏,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姓氏一般不变,代代相传。每个人都有姓氏,并都关心自己的姓从何而来,始祖是谁?弄清这些问题,对同姓之间的相互信任、扩大交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和平解放台湾、统一战线,都有一定的意义。

    经过研究普查,发源于济源的姓氏达20余个,分别是:王(太子姬晋居王屋山华盖峰修炼,以王屋山为姓,称王子乔。中华王姓大多是他的后裔)、原、邵、苗、樊、阳、单、向、湛、皮、宗、芮、绍、檀、召、毛、郫、烯、倚里、于(原为济源邘邵村,1913年划归沁阳)、苏(苏忿生周时封其十二邑,济源有四。传说苏忿生及其女妲姬住在现今济源苏姬沟,后迁温而居)。姬(因黄帝生在济源姬沟,姬姓人己认祖地)、温(温平在夏时在济为官,封地在温县)。

    在全国11929个姓氏中,发源于济源的姓氏,人口众多,在百家姓中王姓排为第二,于姓位居28,邵姓位居83。

    三、调查整理、编写姓氏资料

    近年来,姓氏学会领导成员牛思涌、李继亮、薛长趁、卢化南、王立臣、苗兆文、田孝忠等人先后赴郑州、武陟、温县,山西、长治、垣曲、壶关、内乡等地调访,白天查史料,夜里写记录。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和配合,积极提供资料和接待,使我们欢心鼓舞,信心十足,忘记疲劳,完成调查任务。在大家的支持下,先后编写了《苗姓之源》、《邓小平先祖邓禹葬在济源》、《卢氏的来源和发展现状》、《济源姓氏资源报告》、《原城遗址报告》、《济源姓氏统计》等姓氏研究成果资料,其中有的在报纸上和其它刊物上发表,受到社会上好评。

    在文物部门配合下,公布了有较高价值的南姚王氏祠堂、南杜周家祠、栲栳的李家祠堂、勋掌的苗氏祠堂、石露头的牛氏祠堂、白涧的燕家祠、留村赵友墓、原昌遗址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寻根文化教育子孙打下基础。

    四、加强姓氏联谊,增进民族团结

    挖掘姓氏根文化资源,进行联谊、恳亲、交流、睦族。能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社会效益。

    1.香港富翁邵逸夫向邵姓发源地济源市一次捐资100多万元,为东园等学校建教学楼3个,他是为了报答祖地养育繁衍之恩而投资的。

    2.姓氏学会筹备期间,我们走访承留镇南姚村迁往新安县的王氏,其中一支迁台湾的王任生。通过新安县都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君等,使王任生在明代其先祖王安道祖地——济源建了两个丹尼期商场,安排300余人就业,每年向济源财政上交利税达140余万元。

    3.济源牛氏联谊会(西石露头牛氏为主),几次召开各村牛氏族长联谊会议,协调民事矛盾,解决了长期悬而不决的问题,加强了村民团结,和谐了社会,振兴了经济。在西石露头牛氏家族中,存在有少数子女对老人不孝、邻里不和等问题,经过联谊活动,把矛盾及时解决。群众高兴的说:“宗祖亲、家庭亲,打断脚跟连着筋”、“亲戚只三代,祖情万万年,何况在一起有点矛盾,有啥化解不了的”。通过各个姓氏、同族、联谊,增进了村民感情。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

    1.根据我们这几年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实践,姓氏研究会要发挥大的作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提高管理档次。需要市常委一人主抓,具有政府部门职能,拨付一定的经费,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缺少资金,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今后要多渠道筹备资金,为发源姓氏地进行树标立碑,使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有个场所和纪念堂。为联谊恳亲,观光旅游,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3.筹备修建延庆寺内陈氏宗祠,为省姓氏学会拍摄《四令公传奇》四十集电视剧创造条件,力争尽早开拍。

    4.积极务实工作,创造条件,协助省姓氏学会,早日开拍济源发源姓氏情况电视记录片。

    5.遵照省姓氏学会的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继续做好寻根文化的发掘研究和联谊工作。

    五、希望和建议

    寻根文化是我省一大优势资源,将对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意义。海外华侨约有7000余万人,大多有经济实体,功成名就,他们有报答祖国的愿望,蕴藏着巨大的招商引资市场,只有通过寻根文化来吸引他们,有的地方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好。但目前寻根文化发展不平衡,希望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作出战略性的决策和安排:

    1.制定出我省寻根文化的战略性规划和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深入地发展寻根文化研究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这一任务列入工作目标,并进行督办和考核。

    2.建立完善寻根文化组织、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各级寻根文化组织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使这一战略目标实现,发挥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 2012-3-8 作者:卢化南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中国原姓始祖在河南省济源市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