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济源 >> 传统文艺 >> 文艺与品牌 >> 浏览济源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造《愚公移山》

2013/5/6 17:38:20 点击数: 【字体:

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造《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剧照(资料图片)

    8月20日晚,长安大剧院内,古老的愚公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愚公精神在新的时代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出由河南济源市豫剧团带来的大型抒情寓言豫剧《愚公移山》,是“向祖国献礼———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河南省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的9台晋京展演剧目之一。该剧去年获得了河南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同时还囊括了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舞台美术奖、表演奖等10余个单项奖。一个地方剧团取得这累累硕果,依靠的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古老寓言如何登上舞台?凭的是“知难而进”的愚公精神。愚公移山的寓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愚公移山的精神为今人所家喻户晓,则源于《毛泽东选集》中那篇著名的《愚公移山》。怎样把言简意赅的寓言变成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大戏?这绝非易事。2007年1月底,以熊文祥为首的剧本创作班子开始了艰苦的“再创造”,前后用了一年多时间,初稿才基本成型,又经过反复研讨、数易其稿,剧本终于得以诞生。改编后,寓言的戏剧冲突变得更加明显,细节随之丰富起来,故事缘起、坎坷过程和圆满结局被设计得跌宕起伏,愚公、智叟、痴翁、玉姬、紫鹃等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以及造福子孙后代的壮志豪情,一一充分展现,而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全新挑战何以成为经典?凭的也是“坚韧不拔”的愚公精神。寓言+豫剧,是一个创新的组合;9块被拟人化的山石,构成了全新的舞台呈现方式;原本与豫剧毫无关联的原生态舞蹈,在设计中贴切地融入剧情……面对创作中的一个又一个挑战,所有主创人员像愚公那样“立志移山”,并且同样地执著、投入。拍戏过程中,剧本随时调整、完善着,只要一个情节发生变化,台词、唱腔、音乐、道具、表演等环节都得在最短时间内做相应的调整。70多岁的导演余笑予为了达到“新、奇、美、精、高”的境界,更是既“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领着大家一遍一遍地排练、修改,再排练、再修改,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豫剧《愚公移山》为济源市豫剧团赢得了阵阵掌声,捧回了座座奖杯。

  济源市豫剧团不断地创新题材、新建剧目、推出精品,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愚公移山》这出豫剧上表现得犹为突出。寓言、神话剧、电视剧等表现愚公移山故事的文艺作品都已先后有了,如何能有所创新,排出一场大型古装抒情豫剧?济源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创作人员最大的施展空间,给予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正如余笑予导演所言,“这个戏在很多方面都是第一次尝试”。事实证明,尝试是值得的,创新是必要的,此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轰动,从而成功地诠释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据济源市豫剧团商忠民团长介绍,过去团里的演出大致每场收入5000元,而这出戏预计报价至少在2万至3万元。有了精品剧目,济源市豫剧团实现了“小剧团唱大戏”,给地方剧团的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

  豫剧《愚公移山》的成功告诉我们,地方剧团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局限,但只要知难而进、改革创新,就能排出精品好戏,越走越精彩,越唱越响亮!【原标题: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造《愚公移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哲 2009-08-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