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屋琴书
2011/5/5 10:43:0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王屋琴书是一门在济源土生土长的、属于济源人自己的民间艺术,她的演唱语言以王屋山区的方言为基础,地方特色鲜明。王屋琴书的主要乐器有琴、手板、钗、八角鼓、四弦等。这是一门曾给老一辈济源人带来无数欢乐的民间艺术,而如今却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逐渐走向衰亡。
以前,在落后、贫困、闭塞的王屋山山区,王屋琴书几乎是山区人民唯一的艺术享受,是人们主要的消遣的方式。王屋琴书在那时可谓是盛极一时。曾经的“郭家班”声名远扬,是人们的追捧的对象,王屋琴书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如今,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山区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的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为人们所接受,王屋琴书这门古老的艺术也遭到了冷落,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被逐渐冲淡,以至到了现在通晓王屋琴书的人寥寥可数。
王屋琴书从产生发展到如今一共历经了四代,但其第四代继承人周观世、刘云海二老已经是年过古稀,行动多有不便,琴书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因此可以说王屋琴书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调查中发现,王屋琴书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琴书本身活动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与王屋山区,除了当地人,外面的人对其知之甚少,这就不利于琴书扩大在人民中的影响力。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不仅年轻人不知道王屋琴书为何物,甚至有很多老年人也没听说过王屋琴书,这和琴书本身狭小的地域性是分不开的。其次琴书的衰落更多的是当地人自己的原因。她曾给这里人的祖辈带来不少欢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却被大家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很多优秀的老艺人生前没有带徒弟,没有人来学习和继承这门手艺,他们去世后,宝贵的艺术就随着他们永远的消失了。如此恶性循环就直接导致了琴书的濒临灭绝。
如今对王屋琴书的保护只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以及一些媒体的宣传而已,人民群众由于不了解王屋琴书,对王屋琴书的保护爱莫能助,这更加使我们对琴书的生存发展前景感到担忧。因为琴书存在的基础就是人民群众,没有了人民的支持王屋琴书何以生存?
王屋琴书是济源人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瑰宝,对它的继承和保护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曲艺宝库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她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我们不能让这门由祖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消失。我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去认识王屋琴书;也希望我们自己能够主动的去接触她、了解她、拯救她,让王屋琴书能够重现昨日的辉煌,并永远的流传下来。【原标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屋琴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