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济源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济源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2013/12/5 16:06:38 点击数: 【字体:

济源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济源因济水发源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目前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5处(庙街遗址、关帝庙、栗树沟遗址、沁河古栈道、五龙口水利设施、迎恩宫、盘谷寺、静林寺、二仙庙、清虚宫、沁园遗址、南姚汤帝庙和关帝庙),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在所有的文物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济源所保存的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跨越了上至仰韶、龙山文化,下至隋唐宋元明清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但现存的古建筑享誉全省,而且出土的汉代文物也精美绝伦,如在轵城泗涧一带出土的陶都树、陶风车以及独有的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生活场面的西汉陶俑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在某些方面填补了我国考古历史的空白。陶都树、陶风车的出土还曾得到著名学者、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大力赞赏,并写入他的《出土文物二三事》中。目前济源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4000余件,其中一级品18件,二级品157件,三级品2737件。此外,丰富的文物资源还体现在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碑碣石刻、名人题刻以及名木古树方面。如唐薛希昌的《有唐济渎之记》和《唐贞一先生庙碣》、奉仙观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赵孟兆页的《投龙简记》、明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文征明的《七律诗碑》、阳台宫三清殿和玉皇阁的明代浮雕盘龙石柱、清乾隆御书的《盘谷考证》和重书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碑,以及济渎庙的将军柏、紫微宫的银杏树、阳台宫的龙凤柏和娑罗树等。

  秀丽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古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李商隐、苏轼、黄庭坚、元好问、王铎等著名诗人、学者都先后慕名来游,留下了500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济源数量众多、价值颇高的文化遗存已经成为济源对外开放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近年来,济源市强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保护好物质文化的同时,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和整理。2006年对《邵原神话群》、《愚公移山传说》、《王屋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收集整理,申报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邵原神话群》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为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共收集普查线索25614条,普查项目170个,其中,民间文学类90个,其它门类80个。其中民间文学《邵原神话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天仙配故事源》、《济源市黄河船工号子》等五个项目被列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公布了52项济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积极申报,济源的“天坛砚制作技艺”2010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原标题:济源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新网 2011-08-24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济源大明寺及其相关知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