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秀美山水 >> 山水与品牌 >> 浏览济源

济源:大手笔营销 叫响旅游品牌

2014/6/5 17:13:02 点击数: 【字体:


    仿佛是一夜之间的偶然,又好似厚积薄发的必然,隐匿在太行山南麓的云台山在短短10年间,以气吞山河之势完成了从寂寂无名到蜚声海内外的巨变。难以想像的是,云台山在起步前行时,面对的是全国5个同名景区(国家级2个、省级3个)的激烈竞争。

    王屋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同名相争”的烦恼,本该轻装上阵、阔步前行。现实是,在云台山一路高歌猛进时,王屋山却迟疑了、落后了。济源旅游已强烈感受到“标兵渐远”的压力和“被遗忘”的滋味。

    看看别人,审视自身。云台山的营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对我市的景区营销和旅游宣传又有何启示?

    济源实践:大美济源,离“名利双收”有点远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内涵和旅游资源,但是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能够转换成“名”和“利”。如何把文化旅游资源转换成“名”和“利”,特别是把它的“名”传播出去换回利益,就是一个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和基础。

    活动带动有声有色

   
美景也怕峡谷深。好的景区没人知晓,一切也是枉然。各种活动的举办,是景区“扬名”的好手段。

    从王屋山登山节的“一枝独秀”,到黄河三峡景区、小浪底景区以花为媒纳天下客;从五龙口景区的二月二庙会,到黄河三峡景区的“犀牛望月”寻根拜祖活动,再到小沟背景区的女娲文化旅游节……接踵而至的各种活动把济源的春季旅游演绎得精彩纷呈。

    诚然,景区旨在吸引游客而开展的各类营销活动无可厚非。但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所有的营销活动基本是各个景区的“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集聚效应。

    营销不新鲜的“外伤”渐显

    济源得“水”独厚、得“山”独厚、得“绿”独厚,也曾将“国家森林城市”、“世界地质公园”收入囊中。不过,冷静思考,我们有明显的尴尬:

    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可除了宏伟的小浪底工程外,各大景区内能被外人夸口的景致有多少?走遍济源所有景区,能让游人念念不忘的美好回忆又有几何?时至今日,济源旅游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

    这既有景区建设步伐趋缓、景区周边环境不优、景观品位低、文化特色不突出等一个个令人难堪的“硬伤”,亦有宣传不给力、营销不新鲜的“外伤”。如何既吸引游客注意,又真正赢得游客的心?景区营销需要更多可以赢得美誉度的创意。

    抱团闯市场的身影渐行渐远

   
早在2004年,我市曾以“一山一水一庙一猴”为主题,按照“立足河南、影响周边、区域合作、引客入济”的宣传思路,在河南、山西、山东等济源旅游的客源地展开持续、强劲的集中宣传攻势。

    现如今,各大景区抱团闯市场的“大旅游、大产业”身影却渐行渐远。各景区的宣传营销总体上仍停留在粗放式、散乱式的阶段,你弹你的曲、我拉我的调,使游客难以对济源旅游形成一个整体的、集中的、鲜明的印象。“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单打独斗”的威力毕竟有限,何不将“小舢板”组成“航空母舰”,全市一盘棋,抱团闯市场?济源旅游期待在“纵横捭阖”的大运作中寻求“突围”和“复兴”。

    他山之石:大手笔里出精品

   
10年前,面对同名景区的激烈竞争,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焦作云台山并不为世人所知。10年后的今天,焦作云台山在全国20个最受关注的国内景区中名列第四位。

    如此骄人的成绩,宣传营销可谓居功至伟。

    “敢吹、会吹、经得起吹”的典范

    宣传大投入。敢宣传,也要会宣传;要宣传,就要舍得花钱。云台山人敢花钱,更敢花大钱。

    从2001年开始,云台山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15%~20%,开展了一系列创意新、方式活、影响大的宣传营销活动;在全国景区中,率先每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央视《朝闻天下》、《午间气象预报》、《天气资讯》等栏目推出云台山全年形象宣传;每年投资550多万元,独家承办央视直播的“云台山杯”中国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在高端媒体和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的频繁亮相,使云台山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举办大活动。10万太极人穿越云台山、国际太极拳年会、国际山水旅游节、全国攀岩比赛、云台山水国际摄影节、云台山红叶节、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等高规格、大规模的活动,既扩大了云台山的影响力,也丰富了云台山的文化内涵。

    创意大手笔。云台山以“创意”为支点进行的营销比比皆是:聘请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知名专家组成课题组,对云台山地质地貌进行专题研究,使云台山作为焦作经济转型的代表入编高中地理课本;邀请著名词曲作家、诗人、书画家到景区采风,创作了《云台恋歌》、《青青云台山》等十几首歌曲;陆续开通常态化的北京至焦作、武汉至焦作的“云台山号”系列旅游专列。这是我国首例以景区命名,由客源地直达目的地的系列旅游专列,成为焦作旅游连接北方和南方的一条重要纽带。
   
    精准营销撬开高端市场

   
在开拓高端市场的征程中,云台山走的是一条精准营销之路:通过对市场的精确分析,采用多种方式深度推广,撬开一个又一个庞大市场。

    为了给精准营销提供数据,云台山景区可谓“煞费苦心”:他们每天都会有专人通过数字管理系统、游客意见本、游客随机问卷调查、走访旅行社等方式分析客源市场分布和消费结构,准确了解景区的客源市场分布和市场规模,为制订科学的营销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景区门前亚洲最大的停车场也蕴涵着云台山管理层的“营销秘密”:覆盖停车场各个角落的200多个高清摄像头,将每天来到停车场的车辆牌照进行扫描分析,得出这些人群来自哪个城市,然后研究哪些旅游市场需要巩固,哪些需要强力开发。

    摄像头的“营销秘密”彰显的是云台山景区对细分市场、精准营销的重视,抢占韩国市场正是云台山景区通过细分市场进行精准营销的精彩实践:

    云台山在认真分析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市场开发计划。2009年,云台山先后7次随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赴韩进行推介;在韩国首尔举办了云台山风光摄影展、旅游产品说明会等活动,与韩国各大旅行社就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密集的营销活动确实让云台山赢得丰硕回报,景区接待韩国游客的人数从2008年的2.8万人次激增到2010年的8万人次。

    “大步走出去,把话说出来,把钱收回来”,这是焦作云台山景区精准营销的真谛。

    对标启示:整合营销叫响济源旅游

   
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产品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直观。所以,旅游更加依赖于形象的创意和宣传。叫响济源旅游,需要宣传给力,需要营销上劲。

    吃透“景情”求突破

   
寻求宣传和营销的突破,需要配置好突破的资源,培育好突破的支撑,需要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产品开发等全方位的支撑。

    寻求宣传和营销的突破,需找准突破的优势。从旅游版图看,我市各大景区处在南太行沿线山水游的核心地段,大区位优势明显;辖区每一景区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北部山龙、南部水龙、中部城市明珠这样一个“二龙戏珠式”的旅游发展格局。这是叫响济源旅游的现实基础,也昭示着一种跨越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寻求宣传和营销的突破,要敢于创新,有大担当,有大作为。文化旅游市场是无限广阔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研究市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的能力,有没有创新宣传手段的胆识;有没有善于借力打力,善于利用各种机遇来进行宣传的智慧。

    整体推介才能赢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区域旅游逐渐由单个景区间的竞争上升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焦作旅游整合各大景区集中营销的做法,可以从其央视广告“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中看出端倪。

    由此看来,整合资源才是王道。各大景区“抱团闯市场、整合大营销”已是时代的潮流,这也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在整合营销的过程中,要做到优势景区之间强强联合,主次景区优势互补;注重聚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营销资金,统一规划打包投放到主流媒体,提升济源旅游整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处理好自我促销与周边旅游联合推介的关系,既强化自身优势,又借助相邻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捆绑促销,走开放型、联合型、多赢型之路,这是济源旅游大营销的未来之途。

    “大手笔”下出效益

   
云台山的“大手笔”可以从其“三吹”战略中管窥一斑,这一战略对我市的旅游宣传颇有借鉴意义。“三吹”战略,即“敢吹、会吹、经得起吹”。“敢吹”指的是要有宣传的信心;“经得起吹”指的是要有实力,自然经得起考验。“会吹”是指宣传策略,会吹需要艺术,目前我市各大景区在这方面很有欠缺。

    与云台山“海、陆、空、网”全方位、立体式营销的创新形式相比,我市各大景区的宣传形式还略显老旧;与云台山“大手笔”的投入相比,我市各大景区的宣传和营销基本上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再解放一些,在政策上更优惠一些,招数更灵活一些,胆子再大一点,以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的叠加式宣传和营销叫响济源旅游。作者:董伟 苗慧玲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济源日报(2013-06-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