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萧俑
名称:吹萧俑
时 代:西汉晚期
尺寸:高14厘米
出 土 地:2003年济源市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M10出土
收藏单位:现藏济源市博物馆
该吹奏俑为泥质红陶胎,手工捏塑而成。人物上体直立呈跪坐状,身穿交领长衣,人物上半身的绿釉与下半身的褐釉自然分界形成上下身的衣裤,衣服纹理刻画清晰,左手上抬持一排萧放于嘴前做吹奏状,右手四指并拢上举至嘴的高度,似乎随着音乐的节拍在舞动。头挽环形高髻,发根戴有发箍一周,面部刻画稍为抽象、简洁,省略眉眼,突出高鼻、大嘴。俑的整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专注灵巧的感觉。
古代,排箫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排箫,又名洞箫、雅箫、颂箫、籁、比竹、参差、凤箫、云箫。早在原始社会,已有用芦苇编制的苇龠。相传虞舜时期曾出现一部用箾演奏的“箾韶”乐舞,箾即原始排箫。《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后来,箫被载入《诗经》。《诗经·周颂·目瞽》:“箫管备举,喤喤厥声”。《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箫谓之筊”。晋郭璞注:“箫大者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长尺二寸”。从春秋到秦汉的近千年里,排箫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汉代的鼓吹中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